以良好家风带政风正社风促民风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陕西省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玉娥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自2015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陕西省渭南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创建的主要内容,以家庭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工作,以良好家风带政风正社风促民风,不断汇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全市民风更加淳朴、乡风更加文明、城市更加美丽、社会风尚更加向上向善。

    精心深挖细掘,把优秀家规家训选出来

    古为今用传家训。立足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挖掘司马迁、王鼎等先贤达人的家规家训故事,编撰出版《家风家训读本》《家训集锦》等图书5万余册,发放到机关、学校、窗口单位等,全域覆盖、广泛传播。

    红色文化忆家训。结合革命老区实际,在家规家训建设中着力挖掘红色基因,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家书”及《重读抗战家书》,从老一辈的红色家风中感悟人格魅力,领会精髓真谛。

    面向社会集家训。坚持开阔视野、打破区域,从全国17个省区33个市500多个家庭征集“好家规、好家训”,评选出优秀家规家训65条,编辑整理成册,倡导弘扬优良家风,凝聚社会共识,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

    突出培育引导,把优秀家规家训立起来

    灵活宣传形式。坚持全方位宣传,利用人流聚集的各类公共场所,精心打造“家规家训主题街道”“家规家训晾晒墙”“家规家训主题广场”1300余处。发挥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牌、宣传橱窗等作用,常态化宣传家规家训家风。

    强化典型引领。按照每个乡镇建设一个村、每个办事处建设一个社区、中小学实行全覆盖的要求,开展寻找“好家训家庭、好家训村落、好家训社区”活动,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培育白水县南张村、华州区朝阳社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点131个。

    着力扩大影响。坚持多形式引导,采取上门送、入户写的形式,帮助群众把家规家训立进家中,悬挂在每家每户庭院醒目位置,接受群众监督。

    聚焦知行合一,把优秀家规家训用起来

    党员干部带头。坚持把践行传承家规家训,作为弘扬良好家风的重中之重。组织开展“万名党员忆家训”、“好家训鼓舞我前行”征文等活动,发挥率先垂范作用。

    家校联动施策。坚持从娃娃抓起,以涵养家国情怀、培育高尚情操为主题,推进家规家训教育入校园、进课堂,组织实施“好家风伴随我成长”“家训入校感恩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以优良家风立德树人、薪火相传。

    创新载体推广。将家规家训推广与旅游景区建设有机结合,依托“洽川湿地”“重泉古镇”等旅游景点,采取商户家规家训外挂、向游客赠送家规家训小饰品等方式,提升家风文化感染力。以弘扬优秀家规家训为基点,建设“村史馆”“家风馆”等24处,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培育良好村风社风,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合力拓展深化,把优秀家规家训传下去

    实施“一把手”工程。始终把家规家训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长效工程,坚持把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举措,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跟踪督导问效。坚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家规家训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夯实责任,开展专项督查跟进落实,纳入目标责任考核重点推动。

    强化工作保障。市级财政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专门用于5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建设,各县(市、区)分别拿出1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确保家规家训建设可持续推进。市委督查室加强督导检查,掌握实际情况,跟进工作开展,总结典型经验,促进了活动的有序推进。

当前:B1(2019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