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2018年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审查周期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缩到6个月、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缩10%。知识产权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力度加大,专利代理行业准入放宽。
《报告》还显示,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显著加强。2018年,全国行政执法部门查处侵权假冒案件21.5万件,其中专利侵权假冒案件7.7万件、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侵权盗版案件2500余件,海关查扣进出境侵权货物4.72万批、2480万件,公安机关破获侵权假冒案件1.9万余件,检察机关批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32万件,同比上升41.6%。侵权假冒商品依法销毁,全国无害化销毁侵权假冒商品约3500吨。这些,彰显了中国政府严厉打击侵权假冒、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一贯立场和坚定决心。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侵权假冒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造成危害,中国政府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的立场明确而坚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启动面向2035年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的制定工作,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作出整体部署,进一步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