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
立德树人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王锦伟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引领,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立德树人”贯穿在创建全过程中,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里,形成了完善的德育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河南省书香校园等百余项省级以上称号。

    多年来,该校按照“自主原则、 实践原则、开放原则、内化原则、愉悦原则”,制定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构建起了一套学生自主成长的德育管理模式,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品德教育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该校落实课堂教学德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明白做人道理,树立远大理想。

    该校各个班级每月评出“班级之星”和“自主管理最佳岗位”,并将评比出的学生的照片在班级明星榜上进行展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养成。

    该校每年举办“通读中华经典,好书伴我行”朗诵比赛、书香校园手抄报比赛、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漂流、争当“阅读达人”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书香校园,争做有为少年。

    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着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绿色班级评比、认星争优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逐渐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绿色评价为纽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2015年7月,科研课题《国学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修养的研究》被河南省少工委评为优秀课题成果。

    该校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瞄准最基本的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2018年,常烨辰、曾熙媛两位同学被漯河市文明委评为“新时代好少年”。

    注重师德

    提高学校育人水平

    近年来,该校从“师品、师智、师能、师表”四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教师忠诚教育事业,履行神圣职责,造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范和职业素养。

    该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组织了以“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大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正行风、肃作风、立师德、铸师魂”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教育活动等,以整顿作风和树立教风、学风、校风为主线,坚持以德育为载体,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学校育人水平。

    该校被评为河南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学校,先后有4位老师被评为漯河市道德模范人物,涌现出了孙晓兰、陈静、刘博、翟艳杰等一大批省、市级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深化课改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把经典诵读引入课堂,是该校进行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多次被评为漯河市经典诵读先进单位。

    语文课题组秉承“用优秀经典为孩子人生奠基”的课程理念,以四书为轴,诸子百家名篇为辅,立足课内,双线并行,在课堂上践行海量经典记诵素读,力主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教学目标。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弟子规》《百家姓》等已熟练掌握。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将《党旗引领 传承经典 筑梦校园》作为党建 “一校一品”的实施项目来抓。

    该校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参与、全面发展”的宗旨,开设了《乒乓球训练》《田径训练》《书法训练》等校本课程,还引进了戏曲进课堂、武术进课堂等项目,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全面能力,尽力做到重知识与重能力的有机结合,为培养未来人才奠定基础。

当前:二版(2019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