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有效的学习载体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云湾光彩小学  张静

    绘本简单的图文看似平淡,几分钟就能翻完,其实不然。绘本质朴的图文中,蕴含着丰富元素。下面我就以《我爸爸》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如何才能让绘本发挥更大的教学功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我爸爸》是英国作家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文中身材魁梧、长相平平的爸爸在孩子眼里无所不能。在教学中我依托绘本这个“例子”,挖掘其中丰富的元素,将教学目标体现出来。

    绘本教学与迁移阅读相结合

    绘本《我爸爸》先讲“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画中远处的树后藏着三只小野猪和小红帽,但大野狼眼露恐惧之色,双手揣兜里,夹着尾巴灰溜溜地往外走。《小红帽》的故事学生耳熟能详。此时,我出示了绘本《三只小猪》中节选的图片,让了解这个故事的学生简单复述相关故事情节。接下来出示绘本《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的图片。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只狼。为表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吃小猪纯属偶然,狼讲述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狡诈、无耻。这两个绘本从不同的视角讲述故事,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没读过的学生当即表示要找两个绘本来看一看。

    《我爸爸》绘本中“我爸爸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的文字旁边,配图是爸爸跃上云端,地面上身带花纹的小狗,抬头惊讶地望着他;放着汤匙的汤碗长了腿,正往前跑。这个配图里有许多意象:月亮、花纹狗、汤匙和汤碗,这都是根据童谣《鹅妈妈》中的形象改编的。出示该童谣,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从简短的语句中能感受到饱含风趣诙谐的语言魅力。学生会意识到,绘本图文都有深意,必须得拥有火眼金睛,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由于学生的认知有限,教师在解读绘本时要从配图的各个元素考虑画家配图的原因,反复咀嚼文字蕴含的深意。教师深入研读体悟后再引导学生,启发他们迁移阅读,这才是绘本教学正确的打开方式。

    绘本教学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

    学生的头脑不是等待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个等待被点燃的火种。教学中要利用绘本这个例子,唤醒学生心底沉睡的因子,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兴趣。

    在讲到爸爸在比赛中轻松跑了第一名时,我补充了美国运动员卡尔·刘易斯和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的图片;说到“爸爸游得像鱼一样快”时,有学生介绍了我国游泳健将孙杨和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的辉煌战绩;说到爸爸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时,有学生补充了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和西班牙的多明戈在音乐领域取得的成就。在这节绘本课上,学生同时获得了关于体育、音乐的知识。

    绘本教学与促进学生学习表达相结合

    怎样引导学生以文中人物为载体自然地表达情感呢?我引导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绘本中爸爸手捏长刷子,刷头朝上,他的头发梳得与刷子头一模一样,图上的文字是“有时他也会做一些傻事”,但图下的注脚是“我爸爸真的很棒”。对这样不完美的爸爸,“我”在文末直抒胸臆“我爱他”。

    我问学生,你的爸爸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学生小溪讲了他爸爸的趣事:爸爸早上起来迷迷糊糊的,把鞋油挤到牙刷上,那是妈妈刷完鞋去洗手时,顺手放在洗手台上的。看着他满口黑乎乎的牙齿和龇牙咧嘴的模样,我们都笑喷了。真没想到平时精明强干的爸爸,也有“出丑”的时候。

    我接下来问学生,那么,你们能像作者一样回家后大胆向爸妈表达感情吗?请你们试着把当时的情形写下来。

    在绘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绘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和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让绘本成为有效的学习载体,让学生充分感受绘本的魅力。

当前:三版(2019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