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文学对帮助少年儿童塑造健全、良好品格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国现当代的文学大师们,都清醒地认识了这一点,他们都有着一颗“童心”,或关注儿童问题,或倡导和鼓励儿童文学,或身体力行地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文坛传为佳话。
中国的儿童文学产生于上世纪初叶的五四时期,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几位大师级的文学家——鲁迅、周作人、胡适、郭沫若、郑振铎和叶圣陶等人。鲁迅呼吁:“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周作人专门写了《儿童的文学》一文,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打下了理论基础。胡适在《国语运动与文学》中,也专门论及到了儿童文学,呼吁作家们多从事神话、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创作。郭沫若写有《儿童文学之管见》,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观。郑振铎是最早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儿童文学的理论家,在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都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作出了拓荒性的贡献。叶圣陶则以童话集《稻草人》,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第一座丰碑,影响了中国的几代读者。
在文学大师们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下,不少著名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突出的当数冰心。冰心的儿童文学创作贯穿了她整个创作历程,《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是冰心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巴金这样评价冰心的作品——“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你可能没想到,巴金在创作生涯的早期,也写有一本童话集《长生塔》,收入了他创作的四篇童话《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他的童话作品与小说的主题是一致的,既有对黑暗的揭露和嘲弄,也有对光明的期盼和歌颂。老舍从事过儿童教育工作,对广大儿童有着深厚的情感,成名之后,他仍然不忘为儿童写文章,小说《牛天赐传》《小坡的生日》,童话《小木头人》,儿童剧《青蛙骑手》《宝船》等,都是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佳作。以讽刺小说《华威先生》走上文坛的张天翼,更是写出了很多儿童文学传世精品,如《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等,他是最早盛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这些文学大师们,以其饱蘸大爱的“童心”,创作了无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艺术的宝库,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种下了饱含真、善、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