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个滑梯危险,你不能去玩。”“孩子,这里太脏了,你不能来。”在生活中,有许多父母觉得为了孩子好,总是尽职尽责地不让孩子做一些他们想要去尝试的事情。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天生就对世界有好奇心,对未知有着探索欲。如果大人一味地去阻止孩子的这些行为,就会抹杀掉他的那份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比如说,孩子喜欢玩泥巴,但大人觉得泥巴脏,而且会把衣服也弄脏,就阻止孩子玩耍;孩子对手机电脑感兴趣,但大人怕孩子玩上瘾,就不准孩子触碰;孩子看到大人做家务,也想帮忙,但大人觉得孩子小,做家务也做不好,就不让孩子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地对探索生活失去兴趣。
虽然从大人的角度考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则是在打击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有时父母过于“尽责”也不好,不妨试着适度放手,这或许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一样的帮助。
同事家的儿子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因为同事平时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许多事情都需要她的同意,孩子才能做。有一次,在幼儿园的手工课上,需要剪纸。于是,老师就给每组发了一把剪刀。当其他同学都剪好后,她的儿子却还没有开始剪。老师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妈妈说,剪刀是危险的东西,没有她的允许,我不能乱用。”后来,老师将这件事告诉了同事,而老师也从同事那里了解到,平日里,她给孩子立了许多的“不允许”:不允许吃零食,不允许看动画片,不允许做妈妈不让你做的事……老师知道后说:“难怪之前我们做游戏时,其他小朋友都积极参加,就小杰躲在一旁,不敢参与。我想小杰这样的行为,可能和你平时对他管教过严有关。其实有时,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或许这些东西有点危险,但我们只要告诉他如何预防,就可以在孩子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培养他敢于尝试的精神。”通过与老师的聊天,同事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孩子的行为限制太多,导致了孩子“想做而不敢做”。
从那以后,同事开始对孩子适度放手,只要能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都让孩子去尝试。她的孩子也逐渐地在探索的过程中变得不再畏手畏脚。
做父母的,有时候也可以对孩子适度放手。因为,孩子可能会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也可能在帮大人做家务的过程中,培养劳动能力。这样的“放手”,不是在害孩子,而是让孩子获得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