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的不懈文明创建路——
走过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西 文

    四川省西昌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经持续开展了11个年头(2008年至2018年),今年是第12个年头。一路走来,西昌市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的成绩是值得骄傲的——自2008年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先后获得了第二届、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称号和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示范市”称号,2011年、2014年作为全省唯一少数民族县级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调研点,2017年作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接受中央测评组测评,2018年2月,再获提名资格,冲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西昌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增添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底气,也展示出了这座“春天栖息”城市的无限魅力。

    从发展滞后到破茧成蝶 为“创文”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之初,西昌和众多城市一样面临经济实力不雄厚、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环境差等压力。但多年来,这座怀抱梦想的城市在文明创建的赛场上持续拼搏,路越走越宽,经验越来越丰富,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旧貌换新颜。

    面对群众想要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的热切期盼,西昌对老城区进行综合整治,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交通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着力构建大交通发展支撑体系,西昌大力实施城市基础、城市地标、城市升位“三大提升工程”,先后打通城市断头路十余条,建成航天大道、宁远大道、南山大道等,并加快完善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干线网络。

    从初级探索到品牌战略

    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氛围

    近年来,西昌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积极推进“书香西昌”建设,建成了宁远书城,以及集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一体的市文体中心、40个农家社区书屋、37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阅读活动有效延伸到家庭、社区和企业。

    为培育文明、展示新风貌,西昌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组建行业志愿服务大队57个、服务分队148个,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逾3.87万人,每年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5个。

    西昌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深入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周末惠民音乐会等“八大文化惠民工程”,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按照“一园一主题、一园一品牌”的思路,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公园4个,“法治公园”2个,“好人一条街”7条。为城市品牌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帆船赛、世界功夫大赛等多项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成功入选“魅力中国城”提名城市,为提升城市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创建为民惠民

    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自启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西昌市委、市政府围绕“发展与惠民”两大主题,始终坚持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出发点,把文明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创建之路。

    安居方面,西昌完成了城中村改造153.78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933套、公租房1314套、经济适用房16474套、建成棚户区改造等安置房建设项目275.8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89户,共计惠及群众5万余人。

    教育方面,西昌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信息化发展,实施教育“五十百千”和“122”工程,总投入约86亿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医疗卫生方面,累计投入14.31亿元,市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在州市联动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上表示,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创建工作是一项永恒民生工程”的发展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决态度,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攻坚勇攀登,真心为民解难题,干群同心扛红旗,为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而不懈奋斗!

当前:B2(2019年05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