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当红色基因浸润文明创建
——直击2019年四川省文明办干部“党性教育与文明创建”专题培训班
罗园








 

    90多年前,八角楼上的微弱灯光点燃了革命的燎原之火,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全国的胜利,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井冈山成为共和国的奠基石。

    5月21日,四川省文明办干部“党性教育与文明创建”专题培训班在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开班,80余名来自全省各市州的文明办干部跨越1000多公里在江西井冈山集结,接受为期四天的培训。其间,他们怀着深厚的感情走进茨坪毛泽东旧居、登上茅坪八角楼,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培训第二天,学员们来到了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墙上一份有错别字的入党宣誓书吸引了学员们驻足,它从右向左竖行排列着6句24个字:牺牲个人、言(严)首(守)秘蜜(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旗)、永不叛党。”这是农民党员贺页朵保存下来的入党宣誓,他识字不多,在这张他手写的布质的入党宣誓书里,24个字中别字就有5个。1934年红军长征后,贺页朵留在家乡坚持斗争,他冒着生命危险,把入党誓词偷偷藏在一个榨油坊的屋檐下,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来交给文物部门。

    自贡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航停下脚步,用手机镜头记录下了这份誓词。“虽然这份誓词中有不少的错别字,但是它却真实地反映了这位农民党员朴素的感情。”在杨航看来,这种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值得大家学习。每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差,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但初心很重要。只要每个人都不忘初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才能获得支撑。

    红色沃土孕育了中国革命。在井冈山,当年追随共产党参加红军的有18万人;在1927年至1929年两年多的革命斗争时期,牺牲了4.8万名红军,平均每天有近60名红军牺牲。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5月22日下午,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迎着飘落的蒙蒙细雨,全体学员迈上104级台阶,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并向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4万余名英烈敬献花圈,深深鞠躬哀悼。瞻仰着大理石上刻着的15744位烈士英名,以及中间安放的汉白玉无名烈士纪念碑,聆听先烈故事。学员们饱含热泪,思绪万千。南充市顺庆区文明办原主任胡良荣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并即兴作诗《雨中瞻仰井冈山烈士陵园》:“细雨凄凄落井冈,苍天挥泪祭忠良。北山烈士千千万,化作罗霄作脊梁。”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在井冈山茨坪东山脚下,坐落着茨坪毛泽东旧居。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与红军战士在这里吃过红米、南瓜和秋茄子。看着眼前的一切,来自绵阳市委宣传部的李红五想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工作,他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细节入手,要发挥好和弘扬好革命时期的宝贵精神。要多带领青少年到红色文化基地接受教育,让他们珍惜眼前生活。”

    茅坪八角楼位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村。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进驻八角楼,在这里写下的《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光辉著作。“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培训第三天上午,学员来到茅坪八角楼。在茅坪八角楼毛主席的旧居里,蓬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林大勇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八角楼上》。“很受教育,也给了我们新时代文明办的工作指引了方向,艰苦奋斗从现在开始,要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去。”林大勇说。

    高举红军旗,身着红军服,沿着当年红军的行军路线,学员们走过挑粮小道。在这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当年的朱德年过四十,却坚持亲自挑粮,并留下“朱德的扁担”的美谈。在朱德、毛泽东的带动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

    沿着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当年的革命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来自朱德故里仪陇的王瑞波深受启发,他说:“坚定了理想信念、加强了党性修养。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行军深山、穿越河谷;自制担架,包扎运送“伤员”……5月23日下午,学员们挺进茨坪荆竹山进行拓展训练和铁纪教育,培养纪律严明、团队协作的精神。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从荆竹山返程途中,街边传来这首经典的客家民谣。这首老歌历经岁月风霜,让人眼前浮现“十送红军”的场景。

    井冈山之行即将结束,一次次高屋建瓴的理论教学,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催人泪下的访谈教学,汗流浃背的体验式教学;学员们一次次驻足凝眸、一次次心灵涤荡,与革命先烈穿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井岗山精神在每一位参训学员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将激励着每一个文明战线上的人不忘初心,奋进新时代。

当前:1版(2019年05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