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典型 立品牌 传播道德正能量
——河南漯河以“十佳市民”为源提供文明发展动力
李天亮 牛晓强 李晓光 胡文斌

    自2000年开始,河南省漯河市坚持每月评选“十佳市民”、年评“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如今,“十佳市民”评选活动已经开展了20年,评选出3000多名“十佳市民”,200名“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推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先进人物。

    这些“十佳市民”是漯河人民的优秀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漯河市通过开展月评“十佳市民”活动,打造了“漯河好人”品牌,为漯河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创新评选机制

    推出市民身边典型

    为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2000年3月份以来,漯河市委宣传部与市有关部门联合,坚持不懈地开展月评“十佳市民”活动。

    漯河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的月评“十佳市民”领导小组。在评审中,一切以候选人事迹为标准。从2016年开始,漯河市创新了评选机制,在《漯河晚报》开辟了《身边好人365》栏目,每天宣传报道一个好人的事迹,月底从报道过的好人中评选当月的“十佳市民”,年底从“十佳市民”中评选产生“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每两年评选一次漯河市道德模范。

    “十佳市民”几乎涉及全市各行业,涵盖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典型。他们中有富而思源、奉献社会的致富代表,有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产业工人,有刻苦钻研业务的技术人员,有秉公执法、为社会安定流血流汗的政法战士,有见义勇为、救人危难的普通农民,也有退而不休、充分发挥余热、为改革发展无私奉献的老干部。

    加强宣传力度

    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近年来,漯河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明办把一些先进典型的事迹制作成宣传牌,在市区主干道路、广场、游园等公共场合摆放。评审办公室还将“十佳市民”“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先进事迹编印成《漯河市“十佳市民”风采录》一书,并免费发放到全市各单位。评审办公室从“十佳市民”“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中挑选一部分人组成“百姓故事”宣讲队,进行了百场巡回宣讲,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全市“十佳市民”所在单位也充分利用橱窗、板报、信息、简报、局域网等宣传阵地,对本单位的“十佳市民”进行深入宣传。

    为了激励先进,从2016年开始,漯河市委宣传部向市财政申请了专项资金,为“十佳市民”和入选“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的“十佳市民”给予奖金。

    如今,在漯河,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已蔚然成风。

    漯河市“十佳市民”评选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十进漯河采访。自2009年起,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专题片,报道该市“十佳市民”评选工作及“十佳市民”于本善、胡彩丽、武陈平、朱春红等人的感人事迹。该市的“十佳市民”胡彩丽2010年被国家七部委授予“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称号;“十佳市民”张跃山、陈晓磐、王培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称号;“十佳市民”王艳霞、刘东亮、张五红、黄青华等2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十佳市民”王淑贞当选2010年“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十佳市民”王茂俊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安监局长》;“十佳市民”李婧源获得“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漯河市通过坚持月评“十佳市民”,培育了大批市民身边的先进道德典型,营造了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了漯河好人辈出的坚实道德基础,形成了备受瞩目的“漯河好人现象”,让全市市民从精神层面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投身于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中,为漯河更加精彩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A3(2019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