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好人”成为了平利县一道最美的风景。而这得益于该县持续实施的“德润平利”工程。
平利县坚持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省级道德模范3人,中国好人5人,陕西好人13人,市县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32人,市级“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11人,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
树典型 营造争当好人的社会氛围
“这娃娃跟我儿子一样大,我也是当妈的人,听到这种事真的不好受,病魔把他年轻的生命夺走了,他却无偿地捐献器官挽救别人,简直了不起!”在城关镇五峰社区举行的好人故事分享会上,无偿捐献器官的小伙王骏的感人故事让居民陈大妈哽咽了。在东城社区,刷爆平利人朋友圈的“网红英雄”汪德斌在道德评议会的现场“亮相”,让好人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传递正能量。
平利县常态化推荐选树先进典型,引领文明风尚。在发现好人上,注重广泛推荐,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全面征集身边好人的事迹。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系列评选活动,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为营造全社会争当道德典型的良好风尚,该县还运用善行义举榜、广播、电视等媒介,通过开展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巡讲等活动,深入学习宣传道德典型,制定了《平利县礼遇和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道德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党委政府定期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树立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塑品牌
凝聚美丽乡村建设活力
4月4日,在全省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平利县就“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其中,“一牌一队一堂一超市”的“四个一”经验成为会议的热点,即用好“一个新民风标识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起来;建好“一支新时代宣传队”,让文明教化“活”起来;管好“一个文化礼堂”,让良好习惯“养”起来;办好“一个民风爱心积分超市”,让脱贫志气“树”起来。
作为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标杆,该县始终坚持以“厚德陕西”为引领,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德润平利”工程,通过实施立德、尚德、遵德、载德、润德、弘德“六德”工程,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并在村镇、社区、街道等设立了“善行义举榜”。同时,积极推荐“中国好人”“陕西好人”,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强大的精神动能。
扬新风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正阳镇的邹道兵是一名残疾人,但是他凭着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韧劲,学会了水磨石的操作技术,圆了自己的脱贫梦。
“我这辈子最难忘的就是拿到保障房钥匙的那天,我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感谢党和政府!”大贵镇柳林坝村红池组的朱哲平终于盼到了拿钥匙的这一天。由于他家里有年逾八旬的老母亲和残疾的兄弟,所以,他不得不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但是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他大力发展产业,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
好民风带出了好气象。平利县把好人培育融入到全县工作中,坚持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抓手,扶贫扶志并举,帮助贫困户树立志气、激发信心,调动了他们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各村成立了道德评议委员会,推选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等担任道德评议会委员,围绕自强励志等7大主题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活动。此外,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自强励志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培养出了一大批自强标兵、乡贤榜样,并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通过开展“双百三宣”活动,深入挖掘扶贫扶志的精彩故事,并高标准地打造了好人馆、好人路,逐村召开表彰大会,宣传、表彰、奖励扶贫扶志先进典型。先后成立了新民风女子宣讲团、新时代农民宣讲队等,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助力脱贫攻坚,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