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宣恩贡水河畔盛开文明之花
林晶 刘亚丽

    入夜,宣恩县城,贡水河穿城而过,喷泉伴随着音乐节奏,时而奔放时而婉约,数百居民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跳着健身舞……

    近年来,湖北省宣恩县外修颜值,内塑气质,按照4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宜居之城,从细节处入手,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塑城:“仙山贡水”扮美景

    “似乎有种魔力,让人迈开双脚,忘记时间。”近日,一群游客沿着亲水走廊漫步,呼吸着新鲜空气,聆听着流水潺潺。“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宣恩县城依托仙山贡水旅游区创建4A级景区,这在全省尚不多见。

    “全州县城都没有这样漂亮的河流。”清晨,笔者跟一名在河边散步的老人聊天,他指着贡水河,自豪地说。老人叫王国左,72岁,每天早饭后都会沿着河边散步。晚餐后,再来河边遛达一圈。

    “到河边走走。”已成为宣恩人日常打招呼的方式。“以前一下雨,两岸泥沙被冲入河中,加上污水直排,成了污水河。后来,历经多届县委、县政府建水库、筑河堤,雨污分流,贡水河才逐渐变得清亮。”王国左如数家珍。

    宣恩县顺应自然山水格局,坚持“人性化”“景观化”“整体化”理念,高起点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环境,编制了《宣恩县全域旅游规划》《仙山贡水4A级旅游区专项规划》等。贡水河两岸修起了木栈道、生态绿道、音乐喷泉等,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办贡水灯会,截至目前,吸引了武陵山区10余万人看灯会。该县还勾勒了“环山、环水、环城”的城市景观,打造了兴隆老街的“城市客厅”,规划设计了宝塔山森林公园等,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城市功能与城市产业的融合发展。

    去年,宣恩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省旅游委初评。

    惠民:细微之处见冷暖

    “以前球场被围墙围着,总感觉是别人的地盘,不好意思来。”走进上湖塘社区,县疾控中心楼下的篮球场不时传来吆喝声。市民朱林说,现在围墙拆了,球场对外开放,打球的人越来越多。

    上湖塘社区附近的机关大院和单位宿舍多。曾经,各单位用围墙隔开,导致交通“梗阻”,周边居民想到河边走一走,得绕上一大圈,怨言不少。

    宣恩县回应群众关切,启动了“拆围”行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坐镇,对35家机关大院的围墙进行拆除,乱搭乱建、养鸡养猪等乱象也一并解决。

    拆围墙,建便民步道,上塘湖社区如今“四通八达”,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大公园。“单位之间互相连通,办事方便了。去哪个单位上厕所,也没人问这问那了,还增加了不少免费停车位。”说起变化,居民王梅很高兴,社区里还增加了不少摄像头,以前担心的安全问题也迎刃而解。

    根据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习惯,贡水河两岸还修起了草坪、木质游步道,河上还修了石板桥;多处直饮水设施供应常温直饮水和温热水,很暖心;沿河两岸新建的旅游公厕堪称五星级;投资6亿元建设了教育城,运动场、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多校共用……这些细微之处,无不透着和谐幸福的城市精神。

    铸魂:文明“润物细无声”

    市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创建文明城市,首先要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

    上午8点,上班高峰期,宣恩县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几乎没有人横穿马路,车辆礼让行人。“我们现在都不需要交通劝导员了。”县文明办主任向肖櫹说。

    向肖櫹介绍,以前,宣恩县城没有红绿灯,大家横穿马路随便走,这两年车辆渐渐多了,路口都安装了红绿灯;在文明的引导下,市民的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一支支志愿者队伍在政府的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和推动者。他们走进社区,义务清扫街道;走进校园,给困难学生送去关怀;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带去温暖;走进大街小巷,开展文明宣传活动,成为宣恩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宣恩县开展了“出彩宣恩人、出彩家庭、出彩乡村(社区)”系列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截至目前,涌现了“中国好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湖北好人”“荆楚楷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当前:B2(2019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