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一响精神爽,新思想宣传我来上咯场,全面小康要步步跟着党……”5月23日,在江苏海安市开发区爱凌村5组村民褚德明家庭院里,一场“干群连心”邻里会正在举行,近百民村民围坐在庭院里,听方言快板,听理论宣讲,看文艺表演……褚德明家的这个小小庭院通过“三人行”宣讲小分队每月按时到点宣讲,开展“干群连心”等文明实践邻里会活动,将最新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传递给基层百姓,此举已成为了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理论传播点”。
近来,随着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典型在海安大地不断涌现。五坝村东城国际小区居民周忠东自费设置图书借阅亭、集邮文化亭和集邮文献收藏室,建设“文明新风传送点”,向小区居民免费借阅书籍,图书登记阅读、自借自还,推动小区形成诚信互助、和谐邻里文明新风。大公镇常河村14组永敬蚕业家庭农场建立了“科技科普传授点”,作为周边村民学习养蚕技术的“加油站”,先后带动周边农户开展专业技能志愿培训百余次,推动桑蚕生产多样化,为农户增产增收,体现了文明实践的效益和优势。
据介绍,为更好地把中央文明办调研提出的“打造一支群众身边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要求落到实处,海安强化顶层设计,精心谋划,迅速行动,全力建设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阵地,推动文明实践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任务下达。
通过自上而下的宣传引导教育和自下而上的民意收集整理,海安在传思想中做志愿,在做志愿中传思想,建设形成遍布全市基层的文明“矩阵”,打造上下贯通的实践“闭环”,以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的工作“回路”,打通宣传教育、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在已有实践所、实践站和部分基层实践点建设的基础上,海安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拓展布局空间,通过行政推动,在全市5097个村民小组统一启动基层文明实践点建设工作。
“基层阵地是实现党领导的‘执政终端’,是我们推进落实各项工作的‘神经未梢’。海安将通过构建基层一线‘文明矩阵,实践闭环’特色模式,建成一批群众身边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阵地和志愿服务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荣贵表示。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