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漆世平 实习记者 袁矛
人物名片>>>>
梁从华,男,四川遂宁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成都市朗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书记,朗培教育集团核心股东、朗培商学院知名讲师。他执着教育梦想,不忘教育初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要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已走过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200多场讲座,影响着成千上万的民办培训机构的校长、老师,不断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44岁的梁从华对于时间管理颇有心得,这与他的职业有关,作为一名教育培训行业小有名气的讲师,他最为忙碌的时候,一天的行程会被精确地以分钟为单位进行分割。当下,他几乎每周都要出差讲课,每年要飞行十几万公里,每年的飞行距离可以绕地球3圈。尽管别人趣称他是“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但只有梁从华自己知道,真正支撑他走下去的,是他心里一直藏着的“情怀”。
最初的梦想
梁从华是出生于四川遂宁的农村娃,那时候村里教学条件不好,但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他凭着一股勤奋好学的劲儿,成绩一直十分优异。那时的农村种地,全靠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一到农忙时,不少孩子得帮着家里干活,学业也就顾不上了。“我记得当初很多同学没学懂又不好意思去问老师,我作为班长,就想着,我可以教他们。”梁从华回忆道。
梁从华的补课班就这么开起来了,一开始来听他补课的是同班同学,后来同年级知道消息的人也陆续加入进来,再后来一些跨年级的人也跑来问他问题。时间一长,也不知是谁突然叫了梁从华一声“小老师”,大家也就这么叫开了。说到这个儿时的称号,梁从华显得格外骄傲,眼里满满的笑意仿佛一下子把面前西装革履的他拉到了童真时代。在他心中,那是他人生中讲授的第一堂课,尽管那时候年少的他并未设想过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自己会和教育、和授课结下不解之缘。
彼时的梁从华一直想成为一名军人,站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高三那年,遇上空军招飞,梁从华毫不犹豫报了名,然而各项检查都通过的他却因为高考时物理一科出现失误,以1分之差与军人梦擦肩而过。“当时特别失落,整个人都变得颓废起来,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混日子。”时至今日,提起这件事,梁从华脸上仍然流露出掩饰不住的遗憾。
育人也是育己
看到曾经的得意门生变得越发消极,这让梁从华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上门劝慰他,希望他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梁从华“小老师”的称号,老师对他说,不如来教教村里的孩子吧。“那时候我们村的路都是黄泥路,坑坑洼洼的,平时就很难走,一到下雨天更是寸步难行,外面的老师都不愿意来村里上课。老师对我说村里的孩子要没人教了,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我,我不希望村里的孩子都走不出去,所以立刻就答应了。”梁从华说。
1994年,19岁的梁从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小老师”,这份工作对于梁从华来说,是育人也是育己,在向孩子们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在责任感的鞭策下快速成长起来。村民们将梁从华的成长看在眼里,推举他兼任了村上的一些工作。1998年12月,梁从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让他工作干劲更足。
时间到了2000年,村里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村里任教的老师也越来越专业。此时,梁从华萌生了想要走出村子开阔眼界的念头,经过深思熟虑,他向学校递交了辞呈。梁从华在上最后一堂课时,班里50多名孩子得知他要离开的消息后哭成了一团,梁从华看得心疼,也忍不住落了泪。“或许就是那时候,教育这个词就彻底扎根在了我的心里,所以我才会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教育行业吧。”梁从华说。
不忘初心 一路前行
离开村子后,梁从华在遂宁一家电视台工作。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梁从华被派往受灾地区工作,经历过那段时间之后,他曾反复思考,被搁置的初心在一遍又一遍地追问中明晰,梁从华最终还是放弃了电视台工作,选择了教育培训事业,希望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更多的人成长进步。2013年,梁从华来到成都高新区,开始了他新的寻梦之旅。
如今,梁从华担任中共成都市朗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书记,朗培教育集团核心股东、朗培商学院知名讲师,是教育培训行业管理运营专家以及青少年素质教育推动者,但他更喜欢被人称为老师,他对自己现在的身份是这样介绍的:“一个培训民办教育机构的校长和老师的老师,给父母讲家庭教育讲座的老师。”
做讲师的这几年职业生涯中,他始终不忘教育初心,坚守教育本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要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他已走过全国30多个城市,专注开展管理技能、家道智慧、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等200多场。
而作为“两新”党组织的书记,他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帮扶活动,主动参与社区“市民学校”建设,资助贫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呼吁为困难员工家庭献爱心,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教育是一种情怀。我会不忘初心,一直走下去。”梁从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