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天路”上的坚守与流浪
——读《雪线信使——“时代楷模”其美多吉》
朱乔明

    6000多次往返,140多万公里行程,相当于在赤道上“流浪地球”35圈;驰骋雪域高原30载,运送邮件37万件,行程等同于两次往返于地球和月球……在《雪线信使——“时代楷模”其美多吉》一书中,人们所读到的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那是其美多吉在“云端天路”上以大爱与责任为信念,用车辙碾出的一道生命奇迹。

    翻开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策划出版的《雪线信使——“时代楷模”其美多吉》一书,第一篇章起首的背景图片,是一片茫茫雪山。浑然一白的天地之间,一排邮车沐雪前行,远远看去,点点绿色的车身是这片“连山鹰也飞不过的地方”的唯一生机。也许,在常人眼中,这片“生命禁区”的景色是绝美的、壮观的,但握了30年邮车方向盘的其美多吉知道,眼前这条几乎隐匿于雪层之下的路,是地势险峻、路况复杂、事故频发的“天险奇路”。“高原隔不断信达,冰雪锁不断音讯”,30年来,56岁的其美多吉几乎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情——开邮车,那是他所坚守的全部,为此,他也投入了自己的全部。

    “倘若在地球表面设定一个点,随着地球自转而产生一条周长最长的周线,那便是40000千米长的赤道;如果将时间折叠为一把矩尺,用来衡量海拔3500米雪线上的人生厚度,那便是其美多吉,一个被农牧民唤了30多年的名字。”书中生动朴实的语言,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个身临其境的场景,阅读书中的文字,你的目光会追随着其美多吉在川西高原上行驶。循着他的车辙,你能看到一位康巴汉子在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是如何以无畏的坚守和忠诚的担当,克服了地理环境的极端恶劣和经年累月的长久孤独,他用车轮抚过圣洁高原的每一个村寨,为藏区人民如期送达每一封信、每一个包裹、每一份期盼与幸福。

    这是一个人的信仰坚守,也是一个人的精神流浪。当一个人和一辆车行驶在不见人迹的雪线上时,其美多吉最关心的,是车轮下的路,“牛皮不是吹的!这条路上有几道弯弯拐拐,有几个坑坑凼凼,我全都一清二楚!”在其美多吉看来,这条邮路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全世界所有寄往西藏昌都的邮件,都要从这里经过!”在他的行驶轨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甘孜至德格段,这段路海拔从2500米一路攀升至5000米,全程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是“世界上驾驶难度最高”的路。遇上极端天气时,车辆在“凝固的白色”上穿行,极易出现的不止是抛锚侧滑这种“家常便饭”,就连车毁人亡也都有可能发生,而在其美多吉的谨慎驾驶下,零事故的纪录从未被打破。

    车轮滚滚向前,其美多吉驶过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也驶过了藏区巨变的沧海桑田。在那些和邮车邮件为伍的日子里,在那些与雪山冰路相伴的岁月里,他始终手中紧握方向盘。一年又一年,皱纹悄悄地爬上了其美多吉的额头,而他跑过的每一条路,路过的每一座城,歇过的每一个村寨,待过的每一户人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美多吉在回首时欣喜地发现,车轮所经过的地方,越来越平坦;藏区人民的腰包,越来越厚实;老家兴建的藏房,越来越漂亮;人们餐桌上的饮食,越来越营养;藏民们的日子,越来越滋润……其美多吉的坚守与流浪,成为了一把岁月的标尺,丈量出人们幸福的长度。正是因为守住了那份执着与担当,默默践行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誓言,他便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撞了个满怀。

    其美多吉以30年为轴长,向所有人证明了一件“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事情。雪线信使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这一条翻越折多山、橡皮山、松林口、罗锅梁子和雀儿山的线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而这,也是首条用个人名字命名的邮件运输线路。是其美多吉,让这条雪线上的邮路有了温度。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其美多吉谦虚地说:“我真的很普通”。然而,在同事们和领导的眼中,其美多吉无疑是雪线邮路上的一位英雄,他的敬业奉献和敢于担当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受其鼓舞,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无数个“其美多吉”正在上路。

    “总有那么一些人,甘用毕生心血,来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将《雪线信使——“时代楷模”其美多吉》捧于手中,循迹“云端天路”上的坚守与流浪,读一本属于其美多吉的精神史诗。

当前:4版(2019年05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