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着古老文化内涵的端午节
董宁

    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天中节、端阳节。这散发着古老文化内涵的端午节,在古代有很多古老民俗,下面这些端午民俗你知道多少个?

    吃粽子,吃粽子习俗从历史中一步步走过来,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每到端阳节,用糯米、红枣等原料,做成的种类繁多的粽子就会走进各家各户的新生活中。其实在古代,吃粽子是为祭祀爱国诗人屈原。起初,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喂鱼,是要保护投汨罗江自尽的屈原之躯。后来相沿成习,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以吃粽子来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在院门前、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所以能起到驱蚊效果。菖蒲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以斩千邪,保平安康乐。人们还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把艾草或菖蒲插在门楣上。

    系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主要习俗之一,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遂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仍不见屈原踪影。此后每到五月初五这一天,都要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画额,端午节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中国传统节日食俗,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以消病强身。

    斗百草,古时人们每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贴葫芦花,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就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初一贴出,五月初五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吃“五黄”,端午节中午,古时有的地方有吃“五黄”习俗。吃“五黄”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雄黄有毒性,一般以喝普通黄酒代替)混在一起吃。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古人便在端午节以吃“五黄”的方法,为自己或家人祈福。

    (据《大连日报》)

当前:A4(2019年06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