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俗 树新风
——河间市“零彩礼”婚嫁风盛行 
杨澜

    近日,“爱在瀛州,牵手一生”河北河间市零彩礼集体婚礼在瀛海公园广场举行。30对新人在亲朋好友和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分别通过行佩授礼、却扇礼、合卺礼完成了婚礼庆典。活动上,已婚零彩礼夫妻代表讲述了零彩礼结婚后的幸福生活,零彩礼新娘代表宣读《抵制高额彩礼 倡树文明新风》倡议书,未婚青年及零彩礼新人代表进行了移风易俗宣誓。“爱在瀛州 牵手一生”零彩礼集体婚礼成为了河间市移风易俗工作新的亮点,将婚嫁风俗改革推向了新的高潮。

    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存在不同程度的滋生和蔓延。河间市委、市政府在多次调研走访中了解到,移风易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百姓的呼声。于是,在上级政策的引领下,河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完善机制、示范引领、宣传带动、社会总动员等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广大青年婚恋观得到提升,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

    在诗经村乡二十里铺村,该村总人口3505人,制定了《二十里铺村红白事改革制度》,设席、烟酒、迎送皆有具体标准,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村民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村内还绘制仁、义、孝、信、爱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文化宣传墙80面,设立道德讲堂,多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孝道。

    沙河桥镇,曾获得过河北省“百强乡镇”“文明乡镇”“最美河北·品牌之乡”等荣誉的乡镇,以“五镇”建设(工业重镇、农业强镇、文化名镇、交通枢纽镇、生态宜居镇)为抓手,立足各村实际,深挖特色,厚植优势,涌现了较多典型。

    推动移风易俗是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文明乡风绕不过的坎。河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下定决心、下大力度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注重实地调研,注重制度规范,工作方向明确,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广为推进。

    在移风易俗工作上,河间市充分发挥党政与部门引导作用,强化基层群众自治,全面推动工作向纵深开展。河间市委宣传部在深入调研走访座谈、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河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城乡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河间市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手册》,下发到全市615个村。各相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进展情况,适时指导基层组织调整推进举措。广大基层则通过健全“一约两会”,完善规程,明确具体操作标准,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目前,河间市615个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均设立了专门的红白理事会办公室,修订了红白理事会制度及村规民约并上墙,在维护公序良俗,遏制铺张浪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能不能成功,氛围很重要,能不能有效,制度很关键。河间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发出倡议书,倡导全员做移风易俗工作的践行者、传播者,同时充分利用“两台一报”及微信公众号、政务微信、自媒体公众号等,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移风易俗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经过各级媒体报道,河间市移风易俗工作取得的显著效果逐渐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在政策落地过程中还突出制度约束。各乡村结合实际情况,在《意见》指引下,分别出台村红白事改革制度,从用烟、用酒、烟花爆竹、办事时间、规格、花费等各方面做出细致、详实的规定,让老百姓从改革中真正受益。

    坚持红事白事一起抓,党员干部带好头,是推动工作中坚持的重要原则。一方面,在改革中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新规;一方面由河间市纪委结合省市相关规定,出台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的相关规定,创新制定《移风易俗1245监督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各支部纪检委员教育、提醒、协助、监督的作用,签订《承诺书》,严格落实报备制度,用制度为党员干部戴上“紧箍咒”。同时,为引导和鼓励更多未婚青年加入到“零彩礼”的队伍中,让“零彩礼”成为婚恋新风尚,河间市为“零彩礼”新人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活动;通过媒体发起社会总动员,向全社会招募“零彩礼”爱心支持商家。全市上下逐渐形成了崇尚婚恋新风的良好氛围。

当前:B1(2019年06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