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编者按>>>>

    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穿越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大地上,留存至今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可观。如何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融入传统特色,又要融合时代需求。对此,我国将非遗与市场结合,并在市场化过程中,实现了非遗传承的“不走样”。

分水油纸伞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面临着竞争,承受着压力,哪怕是曾经广受欢迎的非遗项目,也不免受到了大众的冷落。非遗想要传承和发展,只有主动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积极寻找传播、推广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真正从“活起来”到“火起来”,被大众所接受、喜爱。

手拉朱泥壶

    非遗搭上“短视频”

    过去一年,有252万名用户在快手上发布至少一条以上非遗内容。目前,快手平台上累计出现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获得超过250亿次播放和5亿次点赞。在快手,年轻人正通过一条条生动的视频,感受到古老文化遗产散发出的魅力。

    如何把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今天的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让非遗成为曾经的美好回忆,能够通过传承和创新被一代代中国人喜爱和关注?据快手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帆介绍,在视频发布数量排名前十的非遗内容里,秦腔视频近百万条,秧歌视频近80万条,面人视频超50万条,豫剧视频超40万条……此外,火把节、庙会、竹马、象棋、晋剧等各类非遗内容都受到用户的热烈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认为,保持和扩大传承人群,是非遗在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永葆民族特性,并在当代生活中愈加枝繁叶茂的基础。当下,如何帮助传承人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成了非遗保护向纵深发展的重点课题。

    “正是观察到快手上活跃而丰富的非遗生态,以及现实中非遗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代’危机和来自市场的巨大挑战,快手发起了‘快手非遗带头人计划’。”张帆说,我们将借助快手的科技力量和平台优势,赋能更多非遗传承者,让更多普通用户加入传承队伍,全方位开发和挖掘非遗文化与市场价值。

    据了解,该计划将通过提供创业教育、搭建同伴网络、对接发展资源等,支持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事业发展。

梁山灯戏

    老手艺迸发新活力

    我国的非遗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4批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文化主管部门还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3000余人。为了让传统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不少非遗传承者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四川省泸州市分水油纸伞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就采取广招学徒的方式,手把手地传、帮、带,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上分水油纸伞。“现在每周到我这儿来的学徒有六七百人,放假以后过来的大学生全国各地的都有。我的想法就是把技艺传给学生,让他们去更好传承创造。”他说。

    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而数字经济就为此提供了新机遇。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刘中华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IP资源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炼出能引起社会共鸣的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审美趣味。

    近年来,陕西汪氏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将皮影戏朝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包括与各大美术院校合作创作现代艺术作品,参与影视剧拍摄。公司还与国际品牌达成跨界合作,将中国传统的皮影元素应用到它们的品牌设计、橱窗设计上。

    “创新是传统非遗生生不息的动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荣启说,包括对非遗项目本身的创新,以及利用非遗项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创造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文化艺术衍生产品。“但也要防止打着非遗创新的招牌,歪曲非遗的本质特性,生产不伦不类的内容,甚至进行破坏性的开发或过度商业利用。应在鉴别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出持久魅力。”李荣启说。

梁平竹帘

    非遗表演搬进景区

    重庆梁平区滑石古寨寨顶的戏台上,演员载歌载舞,台下掌声连连。8个抬工迈着整齐的步伐,领头人起唱,其他抬工和腔,大家齐力用木杠抬着笨重的石头,吆喝着前进。眼瞧着抬工的背影渐行渐远,戏台上,又响起清新明快的小调,一男一女登台,梁山灯戏开演了。

    戏台那边曲终人散,这边,75岁的梁平竹帘非遗传承人方顺康又开始忙活起来,吆喝着,“来,看破竹取丝啰,比头发丝还细。”

    “真是一场非遗盛宴!”专门从城区赶来的市民龙关志感叹,身为梁平人,平日里总能听到周边人谈起抬儿调、梁山灯戏、梁平竹帘,可同时现场观看这三大国家级非遗表演,还是头一回。

    2017年6月,滑石古寨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纷至沓来的游客,为景区带来了不少人气,但很多游客只是走马观花。如何留住游客,让他们的脚步“慢”下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景区负责人肖涵。

    梁平是重庆的非遗大区,有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等5项国家级非遗,还有礼让草把龙、梁平张鸭子制作技艺、高台狮舞等20项市级非遗。“文化是旅游优质的资源,旅游是文化强大的市场,能不能将两者深度融合?”梁平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原认为,提升梁平景区文化魅力,就要用活非遗资源,走出一条文旅结合的发展路子。

    就这样,非遗等民俗文化与滑石古寨景区“联姻”。景区组建了非遗演艺队,请来非遗传承人,既上台展演,也带徒弟。三个展演点,视游客人数和季节情况,编排非遗展演“菜单”。肖涵说,以前,游客沿着步道逛逛碉楼,看看风景,很快就离开了。现在,非遗进了景区,留住了游客,也走进了人心。

    如今,各地纷纷推出了非遗旅游线路,四川、湖南、新疆、广东……这些非遗旅游路线,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事业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本报编辑综合)

制作皮影

刺绣作品

当前:A4(2019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