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浓缩光辉历程

    一枚小小的邮票,浓缩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变迁。它以山川河流、名家字画或生肖图案为载体,方寸之间展示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凝聚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化,被誉为“国家名片”“百科全书”“人类历史的缩影”。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壮丽七十年 阔步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集邮文化活动自5月在西柏坡启动后,陆续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邮集展览、集邮文化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再现了70年来祖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湖北武汉举行的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特别展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行过的1300多套、4500多枚邮票。这4500多枚邮票生动地展示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是祖国70年间快速发展的浓缩记忆。

邓贤荣收藏的邮票

 

    记录时代变迁  见证发展历程

    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也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窥见时代的变迁。正是缘于邮票的这种特殊地位,国家邮政局一直以来都把邮票的选题作为邮票发行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高度重视。

    “这些年来,我国邮票的设计水平、印制技术以及文化内涵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邮票的选题内容是经过国家邮政局甚至是中宣部等审查批准确定的,所以在选题内容上,非常具有时代性。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化最精华的内容。”说起70年来中国邮票的选题工作,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杨利民告诉记者,邮票的选题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集邮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为确保邮票选题的科学合理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政部门开始高度重视选题规范的制订,出台了相关规定,使邮票选题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规范。1999年,国家邮政局还专门成立了第一届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负责邮票的选题论证。“不仅是邮票选题,70年来,还有一批非常优秀的邮票设计家以高超的技术不断提升我国邮票的设计水平。同时,我国的邮票印刷技术也取得了值得称赞的成就。”杨利民告诉记者,目前国内邮票的印刷主要由北京邮票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和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三个厂印刷,这三个印刷厂的机器、包括邮票的油墨调色等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杨利民在成都熊猫邮局参观

 

    创新活动载体  普及集邮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很少有人寄书信贴邮票了,而习惯用电脑、手机等媒介与外界沟通。邮票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变成了一种回忆。然而,在全国各地仍有一些热衷集邮的爱好者们,他们一如既往地眷恋、收藏着邮票。每到新邮票发行日,集邮爱好者们都会制作精美的实寄封,与分布在各地的邮友互寄,联络感情。

    “邮票可是无价之宝啊,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被赋予了特殊的艺术价值。集邮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说起邮票的好处,有着58年集邮历史的资深“玩家”——67岁的陈秀清说出了内心的感触。他9岁开始集邮,对邮票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他心中,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寄托着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当前,我国集邮人群呈现出老龄化趋势。采访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业务室主任田瑞华向记者展示了四川省集邮人群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现象:目前四川省新邮预订户数10余万人,以50岁左右的客户最多,占比约为32%;60岁左右的客户占比约为20%;70岁左右的客户占比约为11%;而青少年的占比较少。

    为努力实现集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青少年集邮队伍的培育,在部分城市设立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截至2018年,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达287个。“四川在成都、绵阳、泸州、达州等地也设立了‘四川省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不定期举办集邮展览、集邮知识讲座等,弘扬集邮文化。”四川省集邮现代、开放类研究会会长邓贤荣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和其他集邮爱好者们会时常走进示范基地,走近青少年群体,现场宣传集邮知识,努力扩展青少年集邮人群。

    丰富发行题材、设计精美邮票、举办集邮展览……近年来,全国各地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着力培养青少年的集邮兴趣爱好。此外,为开拓集邮产品市场,赢得追求新鲜,消费多元化的年轻一代的热捧,在众多集邮展览上,活动主办方别具匠心地借用高科技进行个性化邮票定制或展示。在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上,参观者只需用手机扫描宣传册封底二维码下载APP,再扫描邮票,就可以多角度了解邮票及其背后的故事。

    弘扬集邮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要突出强调的是,在邮票邮资凭证越来越弱化的今天,我们要突出强调集邮文化和邮票的收藏价值,特别是集邮文化传承与研究。”采访中,杨利民如是说。

    近年来,国家级邮展征集员培训、集邮文化进校园、“邮票+时装”主题时装秀等一系列弘扬集邮文化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以各种方式不断传承集邮文化。这也使得邮票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文化使者”。截至2018年,我国已举办过4次亚洲国际邮展和2次世界邮展。这些邮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集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我国广大集邮者提供了观摩、学习国外邮集编组先进经验的机会,为各国集邮者了解中国敞开了大门,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年3月,第二十二届上海集邮节开幕,共展出邮集36部150框。集邮爱好者们相约在这里,参加邮票党课、邮票赏析、学术研讨会、集邮文化大讲堂、个性化邮票、手绘封图案设计比赛、邮票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此传承集邮文化。

    杨利民表示,近几年来,我国举办的邮展规模越来越大,邮展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正在举行的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在邮展内容上增加了家书文化,增加了残疾人邮展专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邮票展”,首次展示了很多珍贵的邮票图稿,并使用多媒体技术让邮票与观众互动,让邮票活起来,用邮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里,每一枚邮票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枚邮票都见证了一段历史的变迁。小小的邮票,在方寸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见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浓缩着伟大祖国70年间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

邓贤荣在翻看自己的邮集

 

 

当前:A1(2019年06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