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氛围
王太新

    “4年前,李叔叔帮助了我,同时也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进我心田。李叔叔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好人精神传承下去。”5月21日,在安徽省滁州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进校园暨2019年一季度“滁州好人”发布仪式现场,25岁的脑瘫患者马成超接过鲜红的“滁州好人”证书后坚定地说。

    近年来,滁州市高度重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选树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深入开展宣传活动,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榜样力量转化为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好人”已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和看齐对照的价值坐标,文明之花正在皖东大地到处开放。

    “好人精神”接续传承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道德实践的榜样。5月21日晚上,滁州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进校园暨2019年一季度“滁州好人”发布仪式现场,数十位“好人”登台亮相,尽展榜样风采与力量。其中最感人的是,“滁州好人”——25岁脑瘫小伙马成超与63岁的“中国好人”李宏祥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马成超是天长市金集镇人,自幼患有脑瘫,手脚行动不方便。2015年,他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然而考前那段时间,他感到莫名的紧张,情绪出现了波动,甚至有放弃高考的想法。这时,“中国好人”李宏祥来到他的身边勉励他:只要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更让马成超感动的是,高考期间,与他非亲非故的李宏祥竟主动担起了“陪考”的职责,不仅陪他在离考场最近的宾馆住下,而且还亲自开车接送他,为他送去了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带着这份感动与力量,马成超走进了大学校门,开启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回忆起4年前的点点滴滴,马成超感动地说,在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是李叔叔拉了他一把,同时也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进了他的心田。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向李叔叔学习,做一个热心人。毕业后,马成超回到家乡办起了淘宝店,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近两年,在李宏祥的带动和影响下,他开始回馈社会,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今年3月,他也光荣地被评为“滁州好人”。

    这只是滁州市“好人精神”传承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随着滁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入开展,广大市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大家纷纷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为榜样,自觉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共同传承“好人精神”,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道德榜样引领新风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好人”成为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和看齐对照的价值坐标,滁州市不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滁州市文明办广泛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积极选树“信得过、立得住、学得来”的模范典型,一批影响广泛的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进入大众视野,如一家四代60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护林的“中国好人”高青旺、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中国好人”吴微等都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截至目前,滁州市共有4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1人获评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5人获评滁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7人入选“中国好人”,117人入选“安徽好人”及提名,718人入选“滁州好人”。同时,为礼遇帮扶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近年来,滁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提出“道德信贷”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滁州市符合信贷条件的1328户好人取得授信,授信总额8.30亿元,384户好人用信5.30亿元,让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风已吹遍皖东大地。

    与此同时,滁州市还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传“进网络、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让好人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引领文明新风尚。

    (据《皖东晨刊》)

当前:B3(2019年06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