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桓台因地制宜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桓台模式”
李玉荣 田欣

    自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就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要工程,调动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打造文明实践“桓台模式”。

    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落实“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

    桓台县委、县政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任志愿服务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机构改革,组建成立了15人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各镇、街道成立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的文明实践分中心,新增3个文明实践事业岗位;各村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站长的文明实践站,重点组建党员、婚庆、入学升学、大健康、陪你到老5支志愿服务队。桓台县财政拿出1000余万元,对符合条件的182个村级实践站按照每村6万元进行补助,并列入县委、县政府2019年“一号文件”落实到位。截至目前,桓台县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总资金达3000余万元。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做事、有资金干事。

    整合资源,因地制宜

    建立文明实践“三级综合体”

    整合盘活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因地制宜设站布点,建立城乡辐射全覆盖的县、镇、村(企)三级文明实践“综合体”。桓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占地约34公顷,整合了智慧城市展厅、大剧院、体育馆等资源,配套完善了触摸屏、室内外大型电子屏、志愿服务亭、百姓大舞台等智能互动阵地,打造了功能齐全、全面开放的综合公益服务平台,惠及城区及周边近20万群众。各镇(街道)整合文体中心、文化站、文体公园等场所,根据各自经济状况、阵地资源,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分中心。各村依托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道德讲堂等场所,结合村史村情、村风民俗,打造了主题鲜明、各具亮点的文明实践站。推动文明实践向企业延伸,结合桓台县工业企业多,20余万群众在企业就业的实际,在45家各级文明单位、“厚道鲁商”品牌企业试点建立文明实践站和文明实践礼堂,以文明实践凝聚力量、引领发展。

    创新载体,引领带动

    打造“个十百千万”桓台模式

    桓台县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内容,用活“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打造了“个十百千万”的桓台模式,“个”即一个主题“我为群众(服务对象)解难题”,着力解决“为谁做”的问题;“十”即一个中心九个分中心,着力解决“在哪做”的问题;“百”即近百个志愿服务项目,着力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千”即千余名专职管理员,着力解决“谁来管”的问题;“万”即万名文明实践专业志愿者,着力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通俗易懂地“讲”。桓台县宣传文化系统9名主要负责人分赴各镇(街道)开展文明实践专题讲座,各镇党委书记分别举办文明实践培训班,向广大党员干部“说清楚、讲明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文旅部门通过歌曲、小品等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基层。

    真心实意地“帮”。桓台县335个村、13个社区、100多个县直部门、驻桓单位(企业)全部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我为群众(服务对象)解难题”,开展了近百个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千名医师下基层”解决了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难题;“三个一陪你到老”解决了高龄、空巢、失能老年人情感、生活等个性化需求问题,建立起了“家门口的养老院”……

    方方面面地“评”。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广泛开展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

    丰富多彩地“乐”。文艺志愿者谱写、编排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曲《文明实践幸福来》、文明实践广场舞等,在全县广泛推广。组织开展了“百姓春晚”“少儿春晚”“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性文化活动600余场次。各镇(街道)还创新开展了民俗体验、戏曲进村等文化惠民活动。

    潜移默化地“引”。围绕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桓台县在村(企)重点推广“文明实践新婚礼”,通过志愿者在村(企)文明实践礼堂为群众(职工)策划举办新婚礼,帮助群众算清经济、时间、便利三本账,倡导喜事新办。

当前:3版(2019年06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