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从9年前地震的灾后重建,到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的抗雪救灾;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文明玉树”建设持续推进,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圣洁玉树”的内涵日益丰富和延展,承载起三江儿女圆梦的恢弘画卷。
近日,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吴德军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谈了自己的观点。
精神文明是对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全面检测。对于打造“三江之源、圣洁玉树”品牌效应,精神文明创建对于“新玉树”而言,意义何在?
吴德军认为,玉树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落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玉树”“好人玉树”建设活动为载体,以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和各级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扎实、有效推进,城市文明带动乡村文明、生态文明引领社会文明,全州各族人民的精神品质和文明素质持续提升。
这几年,玉树州注重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引领,建立了一大批像玉树红旗小学一样的各级“文明校园”,像青土村、禅古村一样的党性教育和红色教育基地,树立了像杰桑·索南达杰一样的全国道德模范。同时,已连续四年推进“好人玉树”建设,表彰了三届“玉树好人”;完善“道德模范关爱基金”、财政列支 “精神文明建设”和“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经费,每年邀请“中国好人”“最美青海人”“玉树好人”亮相玉树传统赛马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好人故事、展示好人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崇善尚德之风。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实现目标”的总体目标,玉树州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吴德军表示,在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中,全国大爱汇集玉树,历经千日奋战,实现了基础设施“跨越二十年”的目标,“五个好”时代主旋律始终在三江源头高扬,玉树人民发自肺腑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玉树州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进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问答口袋手册、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化在鲜活的社会活动中。充分利用“学雷锋”“我们的节日”“国旗下的讲话”“道德讲堂”等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此同时,玉树紧紧抓住新一轮国家惠民政策机遇,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添后劲;立足住房、教育、医疗三大保障,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等活动,扶志、扶智、扶治相结合,引导农牧民群众养成科学消费、绿色生产、健康生活的文明习惯和自觉。玉树州各级上下自觉担当起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和使命,干部层面学生态、懂生态、讲生态、护生态,群众层面爱绿、护绿、植绿,“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理念正在变成社会自觉。
在吴德军看来,玉树州府所在的玉树市要“冲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金字招牌”,具有许多优势。
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玉树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玉树市建设成为“高原生态型商贸文化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及青藏川接壤地区的中心城市、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地区”。如果说“文明”是一粒种子,那么自撤县建市历经多年辛勤耕耘,玉树市最珍贵的收获便是积蓄了一团热乎乎的“暖”。这一团“暖”呈现给大家的是:玉树市2017成功跻身全国卫生城市,2018年成功跻身全国“十佳魅力城市”,还有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形象代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改变的不仅是玉树市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环境和外部形象,更包含着这座年轻城市的精神内核和品位品质。
2018年以来,玉树市全面启动创城工作,把城市文明程度作为提高群众幸福感的硬指标,把玉树市创建文明城市当作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系统工程,利用最短的时间做到组织领导、工作经费、制度体系、宣传动员“四到位”,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一座城市的文明指数,与这座城市的品质成正比,是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参照系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仅带动城市文明水平整体提升,也给城市带来无限商机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