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锕锷铱(AEI)公益环保志愿者协会创始人白金刚刚获得了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颁发的2019“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荣誉称号。领奖之前,他在电话中向笔者讲述起从前的故乡——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写实的话语就像是在勾勒一幅具象的草原风景画。突然,他话锋一转,惋惜地叹了口气,“现在很难看到那种景象了!”
故乡在慢慢“消失”,白金在采访中多次袒露出这样的担忧。他告诉笔者,自己真正意识到“草原生态保护”问题的窘迫是在2014年。
那年夏天,日益热闹起来的锡林河自然风景区因为人流量激增,垃圾问题逐渐凸显。白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临时起意,他招呼同行的伙伴沿着河道清理垃圾。
这之后,他便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他决定发起一个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公益环保志愿者协会,最初和3位朋友组成了捡垃圾小队,开始了身体力行的公益活动。
他们像一只行走的“垃圾箱”,为草原定期“保洁”,每到一处还以身作则宣传环保。2016年5月,白金联合七家环保组织发起了“草原垃圾减量”项目,项目的长期目标是应对草原垃圾问题。
在白金的积极带动下,志愿者在各地进行垃圾减量宣传,发放印有爱护环境的环保袋,并邀请当地的牧民用家里多余的旧衣服、旧床单制作布袋,逐步培养牧民出门带上布袋、捡拾各种垃圾的习惯。还开发了环保水杯,循环使用的筷子、碗、手工皂等环保产品,不但践行环保还为牧民增加了经济收入。
白金将简单的举手之劳,拓展成为近十万名环保志愿者守护草原的大实践。他组织开展了上千次活动,并在各地组建了18个分会,志愿者们共捡拾草原垃圾3000余吨。
在垃圾减量项目的基础上,白金带领协会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自然与环境教育等多类公益项目,尤其致力于候鸟与湿地的保护。
每年,候鸟迁徙的壮观景象会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有些人选择的取景地离鸟群很近,这样拍出的照片好看,但是会惊扰到鸟群,应该在安全距离观鸟。”白金说,候鸟和湿地保护同其它公益项目相比专业性较强,需要志愿者充分了解当地候鸟种类、习性等相关知识,因此协会特别吸纳了专家人才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课不只局限在协会内部,更走入了当地中小学生的自然课堂。
白金所具有的草原生态知识,多半源于小时候长辈们的口口相授,他坐在家门口观鸟就能脱口而出十几种鸟的学名。在白金看来,了解认知草原,这应该是草原人与生俱来的生活本能,或者说是一种基本生活常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发现如今的草原离孩子们越来越远,草原生态环境的普及宣教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严重缺失。
为此,白金发挥协会的专业优势,联合教育部门共同编写出版了关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蒙语、汉语结合的教本读物,让中小学生在课堂中回归自然。
锕锷铱公益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五年来,组织开展了千余次环保公益活动,累计公众参与人员近十万人,拥有注册登记志愿者2156名,志愿服务时长14000多小时,公益历程10万余公里,他们每到一处都是一道绿色风景,被草原上的人们亲切的称为“大自然守护者”。
但事实上,协会的运营是近两年才开始走上正轨。前几年白金几乎是自掏腰包,把创业赚来的所有家底儿全部投入于协会的日常活动中,“大钱我来掏,小钱有时是志愿者们AA制,你掏50,他掏30。”随着活动需求量的不断激增,白金意识到,公益组织保持稳定自转,不但要“自我出血”更需“自我造血”。近两年来,他开始探索政府购买、公益众筹、社会捐助等多条发展路径。
(据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