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阅读个性 尊重独特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四川成都天府新区白沙小学  刘礼蓉 代志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落实呢?

    笔者的体会是:适当给学生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

    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进行欣赏揣摩。当学生带着兴趣来读书,就会释放出热情和主动性。

    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学生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人,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展了个性。

    二、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教师应珍视学生个体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阐述各自感悟的同时产生碰撞交流,张扬个性,启迪思想。

    三、注意三个“给予”

    给予时间。给学生时间包括五个方面:给自由读书的时间;给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交流讨论的时间;给质疑问难的时间;给练习反馈的时间。

    给予任务。任务能调动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不会远离教学目标。

    给予指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好强化、引路和矫正工作。强化是肯定学生的自学成果,使其产生成功的愉悦;引路是在学生自悟困难处多设铺垫性的问题,使之拾级而上;矫正是当学生理解不正确、训练不到位时加以纠正或补充,促使其达到目标。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活动是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们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只有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从关注语言回到关注人自身,阅读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所拥有的一种生活,成为学生探索与创造人生的一条捷径。

当前:三版(2019年06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