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家也尝试着动手包粽子,包粽子的材料母亲已经早早上街采购完毕了。嫩绿的粽叶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上面还残存着晶莹的水珠,白花花的糯米装了满满一锅,一粒粒圆润的米粒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旁边的小碗里装着切成小块的肉粒。

    晚上八点多,大家都闲了下来,外公、外婆、妈妈、我,便开始动起手来。妈妈作为包粽子的“老手”,自然就肩负起教我们包粽子的重任了。

    只见妈妈拿起两片粽叶,轻轻一卷,卷成一个漏斗状,将底部折严,防止米粒漏出来,再把糯米舀进去,并用筷子轻插,让糯米更加紧凑,最后将粽叶折叠过来,再用线拴紧,一个粽子便大功告成了。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第一个学会了包粽子,很快,外公也掌握了方法,只剩下外婆还学不会。于是,外婆的任务便是将毛线剪成一截一截的,用来裹粽子。原本要睡觉的弟弟也吵着要过来帮忙,于是弟弟便和妈妈一组,帮妈妈往粽子里加肉粒。

    原本我和外公包粽子的速度不相上下,可是,慢慢的,外公包粽子的速度竟然超过了我。原来是外公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小窍门,在最后的步骤中,先将左右两侧的叶子往里一压,然后将剩下的叶子拉下来,便包裹完成了。这样做既能加快速度,又可以防止里面的糯米粒由于包裹不严而从缝隙中漏出来。外公善于总结和改进制作方法,让包粽子的速度更快,这让慢腾腾的我感到自愧不如。

    由于家里大一点的锅不够,所以我们便将素粽和肉粽放在同一个锅里一起煮,吃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自己拿的是什么口味的粽子,但这样也好,每一个粽子打开都是惊喜呢!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端午节的气氛。这次的经历不禁让我对端午节多了一份了解,更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了一份热爱。

 

    贵州省黔西县

    水西中学八(5)班 熊佳佳

    指导老师:刘万顺

当前:七版(2019年06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