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天地”文明范
——青海省建新监狱文明单位创建纪实
游波  戴金永

    青海省建新监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隶属于青海省监狱管理局,其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省公安厅劳改处西宁修建大队,l994年,正式更名为青海省建新监狱并沿用至今。现有民警248人,职工57人,其中党员165人。建新监狱下属监狱企业为青海三利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安生产和狱内服装加工业。

    2010-2012年和2013-201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17年初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2016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全省模范职工之家”、“青海高原五一巾帼标兵岗”。三年来,共有3名民警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名民警被评为全省监狱系统“十佳监狱民警”、28个先进集体受到省厅局表彰奖励,235人次受到省厅局表彰奖励,其中荣记二等功1人次,荣记个人三等功45人次,个人嘉奖134人次。建新下属企业——青海三利实业有限公司从2016年至2017年连续被青江企业集团公司评为“经济效益显著单位”。

    青海省建新监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座落于青海省西宁市一隅,是一片特殊“天地”,其创建文明单位的意义重大。2016年以来,青海建新监狱在上级党组和青海省、西宁市以及城东区文明委的正确领导与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着力提高民警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政治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创建“文明单位”和打造“平安监狱”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并取得了斐然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开展扶贫攻坚

    健全机制落实举措

    青海建新监狱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监狱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专门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及日常办事机构。2016年初制订和实施了《建新监狱2016—2018年度精神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完善创建机制,落实创建责任,紧紧围绕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贯穿到监狱工作全过程,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监狱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监狱工作的首要位置,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根基,强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武装头脑,围绕学懂弄通做实的总要求,做到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以组织建设为保障,把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好、作用发挥好;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把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党务工作流程、党建工作台账健全完善好;以纪律建设为重点,把守纪律讲规矩的态势保持好;以作风建设为牵引,把求真务实的导向树立好;以学习为抓手,把《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一个意见两个条例”坚决学习贯彻好;以落实为目的,把组织生活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规章制度执行好;以活动为载体,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好,把“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开展好,不断提高党建水平指导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始终坚持党委“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业务科室狠抓落实,确保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个到位”。不断深化“四好”活动,将政治理论学习、法治宣传教育、文体活动等工作纳入每年的绩效目标考核管理,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监狱其他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坚持做到年初签订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奖惩,做到机构健全、目标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到位,夯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减刑假释奖励大会

    强化教育确保实效

    青海建新监狱围绕监狱中心工作,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弘扬法治精神、遵纪守法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增强了民警职工自觉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创建“规范化党支部”“规范化科室(监区)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创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警恪尽职守、依法履职的水平。

    坚持开展深化单位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和民警职工卫生健康普查,制定和实施公共区域卫生网格化管理和“7S”管理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考核评比,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使绿化美化面积占到36%。

    坚持抓好民警职工住宅小区安全保卫工作,认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检查工作,严格落实节假日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了流动人员登记制度和物业管理办法。领导班子和民警职工连续17年没有发生治安刑事案件。

    打造“五个过硬”队伍,坚持对民警进行理想宗旨、党纪政纪、执法规范化建设暨正风肃纪、岗位知识和技能大练兵等专项教育,确保民警公正、公平、文明、廉洁执法。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诚信建设,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道德规范。每年设置和开展“道德讲堂”,邀请省内大专院校知名学者授课,累计开讲20余(场)次。积极鼓励民警职工进行学历教育,重视岗位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全面培养,有70多人进修了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教育,并获得相关学历教育证书。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监狱正能量,努力激发民警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青团活动

    综合治理突出特色

    青海建新监狱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始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监狱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统筹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不断提升监狱管理水平、刑罚执行公信力、教育执行功能、劳动改造功效、狱侦预警职能,将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好、抓实。

    近年来,青海建新监狱按照上级的总体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综治信访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积极配合所在地公安、综治部门开展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自觉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的检查、指导、监督考核。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出租户安全防范工作,签订了治安责任书和租赁合同,健全安全防范管理网络。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大消防检查演练和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民警职工和罪犯的消防安全意识,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

    认真践行改造宗旨,坚守安全底线。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切实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改造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半天学习、半天习艺”的未成年犯教育模式,深化“三课”教育、国学启蒙和刑释前技能培训,增强了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后的谋生发展能力。继续深化与社会团体共建助学助教和社会帮教平台,全省“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青少年维权岗”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相继挂牌成立。青海建新监狱在全省青少年“青春与法同行”法治宣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和指导奖;在全国青少年第三届、第四届“曹灿杯”朗诵大赛青海赛区比赛中获得2个特别奖和1个优秀组织奖和特别组织奖。


民警职工运动会

    传播文明扶危济困

    3年来,青海建新监狱坚持开展“金秋助学”捐资助学、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和送温暖等项活动,帮扶资助13名贫困学生,累计资助学费达6万余元,同时投入资金58万元看望慰问帮扶离退休干部、劳模、遗属、帮扶生活困难的民警职工,以及探望生病住院的离退休干部、民警职工达千人次。

    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百企联百村”的号召,与驻地朱家庄村委会开展新农村结对帮扶共建工作。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落实扶贫攻坚政治责任,帮扶责任民警走村入户为互助县扶贫责任单位送去价值10多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物品,与贫困户签订了22万元的土豆购销合同,确保精准扶贫落地见效。同时,每年按照西宁市城东区文明委的安排,积极参加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等活动,把科学技术、致富信息送到帮扶农民手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级支持,领导重视,共同参与,是文明单位建设的坚实基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文明单位建设的重要过程;结合实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是文明单位建设的目的。青海建新监狱在青海省司法厅、青海省监狱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党委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下属单位各负其责、全狱民警职工积极参与”的文明单位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建新监狱各项工作,连续13年完成了监管安全工作目标,监狱实现了全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不仅给监狱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为监狱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

当前:B4(2019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