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擦亮一座城
——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争创全省县级文明城市纪实
苏自山 徐枫

    今年是安徽省文明城市三年创建周期的第三年,也是新一轮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冲刺之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始终注重创建中的外在形象建设和内在精神塑造,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优化城乡整体环境,增添城乡人文魅力,推动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用文明擦亮一座城,通过创建,含山县着力解决了一批脏、乱、差问题,不断提升和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创造更加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抓基础

    进一步优化县城环境

    含山县坚持创建为民,不断夯实创建基础。近年来,该县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城市功能,重点实施了“畅通城市路网、治理城市水系、打造绿化精品、加快老城改造、升级城市功能”五大工程,确立了得胜河水环境治理、城乡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建设等重大建设项目,使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含山县图书馆、全民健身馆、中医院等城市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镇综合功能不断提升,集聚力、吸引力不断增强,有效地提升了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该县还以创建全省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突出问题导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补齐硬件短板,重点开展了“六大专项行动”,努力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持续在农村进行环境治理,推进“三大革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现文明创建工作城乡全域覆盖、全域提升。

    补短板

    推进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的重要途径。含山县着力改善城区卫生环境,强化综合整治,对主干道、广场、车站、农贸市场、医院、餐饮业等重点部位进行综合整治,并加大了对背街小巷、城中村、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的清扫保洁。大力整治渣土、建材等运输车辆沿途撒漏、肆意倾倒等行为。加强流动摊点、出店经营的治理力度,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彻底解决乱堆乱放、乱泼污水、乱倒垃圾等问题,让县城更加干净整洁。着力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坚持疏堵结合,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优化提升华阳路农贸市场、望梅路农贸市场购物环境,强化县城公厕的卫生保洁管理,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

    同时,含山县优化服务环境,严厉查处公交车、出租车、宾馆酒店等服务行业态度差、质量差、效率差等不文明行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擦亮城市“窗口”。着力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围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推动创建工作由临时突击向常态长效转型。含山县文明办、城管局、公安局等相关单位科学整合问题发现渠道,充分发挥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监控探头、城管举报电话等作用,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派单处理、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第一时间反馈结果。

    树新风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市民是创建工作的主体,只有市民文明有礼、公共秩序井然、社会风尚良好,才能充分彰显城市文明。含山县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文明实践机构按照“1+X”模式统筹各类资源平台开展各类活动,即1个中心(站、所)加X个实践点开展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以文化人。

    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加强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教育引导,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系列文明劝导行动,教育引导市民不断增进道德认同;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激活城市文明“细胞”,筑牢城市文明基础。营造城市文明氛围,在城区主干道、公园、广场、学校、居民社区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引导培育健康理性的社会心态。坚持移风易俗,坚决遏制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陋习;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爱岗敬业人物等评选活动,突出表彰宣传作出重大贡献、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先进典型,用典型的力量激励和带动全社会做好人、扬正气、促和谐,树立文明新风。

当前:3版(2019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