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迅速竖立在抢险救援一线。在地震灾区,随处可见帐篷里的临时党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及胸前佩戴党徽的党员,他们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承诺和勇敢行动,抒写对人民的忠诚,用肩膀和双手为灾区群众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哪里有灾情 哪里就有党员
“大家赶紧出来,到空旷的地方去,不要急着搬东西,先保证人身安全。”6月17日晚,珙县巡场镇天池村,地震发生后,一名胸前佩戴党徽的干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紧急指挥群众安全撤离到空旷地带。他叫张朝兵,是天池村党支部书记。
6月21日上午10时,当记者在天池村7社见到张朝兵时,他正陪同应急评估专家在村民损毁的房屋里评估房屋破损情况。
“经专家初步评估,7社的56户房屋,只有2户是一般受损,可观察居住,其余54户都是严重损毁,禁止居住。”张朝兵说起7社的房屋损毁情况时,心情异常沉重。
张朝兵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带领村社党员干部组织村民转移,安抚村民情绪。同时组织党员干部、社员代表组成巡逻队,全天24小时巡逻,做好安全预警、预防次生灾害、防火宣传等工作,忙碌的他无暇顾及住在安置点的花甲之年的双亲,每晚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但他始终守护在村民身边,“危急时刻我们党员干部要站在老百姓身边,给老百姓更多信心”。
“村里的党员干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们在,我们村民就能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村民王文冲对记者说。
“哪里有灾情就去哪里。”有着25年党龄的何斌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市东兴供电分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17日晚地震发生后,何斌主动请缨要求前往灾区支援。
18日上午8时,何斌带领10名电力抢修人员携带1台应急发电车、10台发电机、1台灯塔、4辆抢修车从内江出发,赶赴地震灾区。当日中午12时30分,何斌带领的抢修队伍到达长宁县龙头镇供电所待命。
“有电了,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20日13时,葡萄井新设安置帐篷内亮起了灯,受灾群众情不自禁地握住何斌的手,连声感谢。
在这之前的两天时间里,何斌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先后为龙头镇17个村民集中安置点162个帐篷安装了应急电源,为双河中学安置点提供电力支援。
如今,何斌和电力抢修人员依然在前线进行着抢险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灾难面前就应该挺身而出,绝不退缩。”何斌说。

哪里有受灾群众 哪里就有党员干部
“同志,你靠左走,右边有危房,不安全。”6月20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长宁双河中学安置点,在标有“长宁片区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双河镇派出所帐篷警务室”字样的帐篷外,长宁镇派出所教导员曾文勇、“一标三实”办公室主任廖廷进、辅警唐书杰站在“帐篷警务室”旁的党旗下,正在执行秩序维护和治安巡逻任务。
从19日中午13时开始,他们已在岗位上坚守了22个小时,只为守护群众的平安。
“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看得见,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找得到,在群众最危难的时刻先出现,这是我们设置帐篷警务室的初心和使命。”宜宾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喻强告诉记者,为确保安置点治安秩序,宜宾公安临时指挥部决定,在长宁的双河中学、笔架广场、文化广场等安置点分别设置“帐篷警务室”,每个“帐篷警务室”前树立一面党旗,以党建引领救灾,以党建统筹勤务,各方救援力量进驻党旗飘扬的“帐篷警务室”,分别领受各安置点的抢险救援、交通疏导、警务处置等相关工作。
在地震灾区,广大人民群众比平常任何时候都深切地感受到党群心连心的深厚感情。17日晚,珙县公安局“80后”共产党员何寅武与同事胡应强、唐金明接到长宁县龙头镇居民尹青的求助信息:“我年过九旬的外婆文吉云被困在珙县珙泉镇德行街一居民房内。”何寅武等人立刻赶到文吉云家中,在余震中将浑身颤抖的文吉云救了出来,并将她转移到安全地带。
“看到老人的那一刻,我就像看到了自己家里的亲人,我情不自禁地上前给了她一个拥抱。我想,这个时候,她需要一个拥抱。”何寅武回忆道。
“用不变的初心和实际行动切实服务灾区群众”
“活着真好,要珍惜、感恩眼前的一切,力所能及地为灾区群众服务。”6月18日,来不及为自己过26岁生日的陈秋霞成为了长宁县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陈秋霞是双河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6月20日,她被分配到长宁县党员志愿服务队咨询服务组,负责登记受灾群众需求,清理安置帐篷卫生等。在她面前的记录本上,清晰地记录着前来登记的群众需求。
记者了解到,在地震发生后,宜宾市委组织部及时组织先期抵达现场的救援队伍在各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置党员志愿者服务点,组织党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在有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组织,找到依靠。
据长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明春介绍,地震发生后,长宁县委组织部与团县委第一时间联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安置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下分5个党小组,由青年骨干党员任组长,带领党员及时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
6月10日开班的长宁县“年轻干部铸魂工程”第二期培训班(以下简称“铸魂班”)48名学员,在震后第一时间把课堂搬到了双河中学集中安置点,协助统计受灾群众安置情况、了解群众需求、维护安置点环境卫生、发放救灾物资等。“铸魂班”班长、长宁县人社局办公室副主任、双河镇伏头村第一书记曾玉霞已连续值了三个夜班,她说:“在危难时刻,党员干部就应当冲锋在前。”
地震发生后,宜宾珙县受灾严重,珙县政府迅速开展“帐篷党建”工程,在每个集中安置点组建“一部四队一点”,即救灾临时党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治安服务队、子弟兵救援队、医疗救助点,为打赢抗震救灾硬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日上午8时,珙县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成员、县卫健局副局长王劲和前两日一样佩戴着党徽来到金河新区安置点,与同事一道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以及安置点的消毒杀菌工作。“在灾难面前,我们党员一定要发挥好先锋带头作用,用不变的初心和实际行动切实服务灾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