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深情为民
——记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公安局俄亚派出所所长马金权
李林晅 张远正

    人物名片

    马金权,男,44岁,彝族,中共党员,2000年加入公安队伍。2013年被四川省公安厅授予“全省藏区三提升先进个人”称号,荣获2017年度凉山州“十佳人民警察”称号,荣立三等功2次,多次受到木里县公安局嘉奖和表彰。

    5月20日清晨,一位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汉子行走在木里县俄亚乡俄亚大村的小路上,“马所长,进来喝点黄酒”“马哥,前面的路这两天不好走,你小心点”……一路走来,村民们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他也热情地回应着村民。

    他叫马金权,是木里藏族自治县公安局俄亚派出所所长。当天,是他进村调查走访的日子。


马金权使用溜索过河

    高山少年的警察梦

    马金权的家乡在木里县芽祖乡关门山村,自然条件恶劣,村民散居在高山上,每家每户一年只有一次收成。在马金权的印象中,小时候,村民去县城购买食盐、醋等生活用品需要走整整一天。

    生活的艰苦没有磨灭马金权心中的梦想,他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警察,匡扶正义,关怀百姓。

    中专毕业后,马金权成为当地政府机关的一名文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警察梦。“我买了许多公安类的专业书籍,每天睡觉前都会翻一翻。还经常看一些公安题材的电视剧。”马金权说,他觉得这样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1999年7月,凉山州木里县发布公开考调公告,将选调10人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看到公告后,觉得我的梦想要实现了。”马金权立即报了名,随后跑到书店买了考试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白天上班,晚上专心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立马打电话求助同事、朋友,困了就用笔尖戳自己的胳膊……短短两个月,马金权瘦了一圈。考试当天,他第一个走进考场,熟练地做完了所有题目。

    经历了一个月漫长而焦急的等待,马金权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被木里县瓦厂镇派出所录取,如愿成为一名警察。

    从那之后,马金权一直扎根基层,先后任职于瓦厂镇派出所、城关派出所、茶布朗镇派出所等基层派出所。2001年7月,马金权因表现突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2年,木里县公安局俄亚派出所成立,选调马金权就任派出所所长。在接到调任通知的第二天,马金权就背上行李出发了。“我想早点去了解情况,这样可以更快更好地开展工作。”马金权说。

    俄亚派出所管辖俄亚乡和依吉乡,两个乡共有1275户、10168名村民,分别来自于纳西族、藏族、彝族、蒙古族等,使用多种语言。在俄亚派出所成立之前,村民们完全不了解派出所民警的职责。马金权第一次走村入户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我跟村民讲话,没人回应我。”马金权说,“许多村民不会说汉语,沟通起来很困难。”

    面对困难,马金权没有打退堂鼓。走村入户时,他一遍又一遍地跟村民沟通。看到村民家缺大米,他就自掏腰包买一袋送给村民。听不懂村民讲话,他就自学了常用的纳西语、藏语等。就这样,村民们慢慢地认可了马金权,与他熟络起来。


马金权(左)和同事帮瓦下家收割麦子

    做村民的暖心人

    经过半年工作,马金权发现,乡里的条件远比想象中艰苦。

    俄亚乡最远的俄碧村、立碧村与云南交界,湍急奔流的河水把峡谷两岸的交通隔断,唯一能与外界相通的就是悬挂在湍急河水之上的溜索,村里的村民出行、孩子上学都要通过溜索。尤其去往立碧村还要通过四段溜索,每段溜索四五十米,距离河面十几米。这是走村入户的必经之路,对于马金权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一次滑溜索的时候,我在河边站了10分钟,想着老百姓能过,我也一定能过。”马金权至今还记得当时内心对滑溜索的恐惧,“从溜索上下来许久,我的心还在扑通扑通地跳。”

    从立碧村回来后,马金权彻夜难眠,暗自苦恼:交通条件这么差,这个村子该怎么发展?第二天,马金权查阅了农村修路相关政策后,就驱车来到木里县城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扶贫项目。在马金权的努力下,立碧村开始修起了公路。

    通过走村入户,马金权看到许多老人和残疾人还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身份证涉及到村民的低保、新农合等方面的切身利益,没有办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马金权说,他带着队员,背着相机,上门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办理身份证。办证过程中,马金权常常遇到无法支付身份证办理费的村民,他总是告诉他们免费办理,回去后就用自己的工资垫付。

    6年间,但凡村民家中遇到困难,马金权都会尽力帮一帮。

    2014年4月15日上午9点,马金权来到俄亚大村走访,村民瓦下家是他走访的第一户。侧身、低头,马金权小心翼翼地走过6层又窄又陡的水泥楼梯,来到瓦下家。“我一进屋,瓦下就哭了。”马金权询问后得知,瓦下的丈夫刚刚去世,家中只有年迈的父亲和年龄尚小的两个孩子,眼看着家里的麦子就要成熟了,但是没有人帮忙收割,也没有钱雇人收割。

    “村民就是靠粮食吃饭啊。”麦子成熟时,马金权和队员立马前往瓦下家的农田帮助收割麦子。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八点,马金权和队员顾不上休息,一天内就收割完瓦下家0.5公顷土地的麦子,并将全部麦子背到麦场上晾晒才回派出所。马金权回忆,三天后,他和队员又急忙赶到瓦下家帮忙碾打麦子。看着金黄的麦粒慢慢地堆成小山,马金权心里乐开了花。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全身心为群众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在马金权看来,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在于“好好与村民沟通”。马金权每到一户,都会主动地融入村民的生活,同村民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这样可以增加相互的信任感。”马金权说。

    担当实干勇做“排头兵”

    走进俄亚派出所,一楼右手边第一间就是马金权的办公室。办公室布置简洁,墙壁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章,桌面上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马金权走村入户后发现的问题,以及后续解决方案等。“我要求所有的民警下乡回来以后都要做笔记,记录总结问题。”马金权说,这也是提升队伍工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看到村民的日子有了起色,派出所工作也步入正轨,在倍感欣慰的同时,马金权深知,只有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村民。

    由于俄亚派出所管辖范围大,工作任务繁重,派出所仅有的4位民警很少出去学习深造。为了提高民警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马金权就请有经验的专家给他们上课。听到哪个地方开展公安业务知识课程以及实践技能操作培训,他就主动承担值班任务,让队员出去学习。“前两天一位民警还去县城学习了无人机操控技术呢。”马金权说,为了增强每位民警的法纪意识、道德观念和工作服务的自觉性、责任感,他每周还会开展党的政策及方针学习会议,引导民警积极参加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与民警共同探讨难题。

    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马金权还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马所长特别好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派出所民警秦石生对马金权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电脑使用课程,马金权用电脑打字很慢,他就去请教年轻民警,并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练习。“我不能在使用电脑上拖队伍的后腿。”马金权笑着说。

    得益于马金权的严格要求和认真管理,2016年,俄亚派出所被木里县公安局授予“集体嘉奖”荣誉称号。

当前:A1(2019年06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