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积极探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
钱进 立新 周娜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起来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得好?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过程中,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积极探路,按照供需对接项目化、衔接联动网格化、服务群众精准化的“三化”要求,认真念好“讲、选、解、活、提”五字口诀,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实落地。

    连日来,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朱瓦文明实践站门前热闹非凡,100多位群众自发组成“评审团”,分组对社区居民的家庭卫生评比打分,准备选出6月份的社区“文明之星”。这是宿迁市宿豫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选”字掠影。

    “讲”好政策理论。该区围绕“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着力构建“一库一单三堂”理论宣讲模式,建立“理论宣讲志愿者师资库”,进行菜单化管理,拓展乡镇(街道、园区)新思想大讲堂服务功能,在村(社区)开设支部学堂,在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微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以来,已先后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次,受众4000余人次。

    “选”出身边典型。一位好人,温暖人心,一群好人,德耀一座城!6月6日,宿迁市宿豫区在文化公园小剧场举行第三届“宿豫好人”颁奖典礼,10位“宿豫好人”及其10位提名奖获奖者、8位“最美宿豫人”、48户“五星文明家庭”代表身披红绶带接受表彰,他们让宿豫更加温暖,让宿豫更加文明。

    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宿豫好人”“五星文明家庭”的推选和学习宣传活动,目前,宿迁市宿豫区已先后涌现出了18位“中国好人”、24位“江苏好人”、3位“省道德模范”、14位“感动宿迁人物”和76位“宿豫好人”。每月开展一次巡展、巡演、巡讲活动,营造崇德尚善的良好氛围。

    “解”决群众之忧。每月开展一次以“文明实践、助人为乐”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宿迁市宿豫区共设置了近百个精品志愿服务项目,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有情怀、更有温度。新庄镇“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错位、父母接孩子不便的难题;林苗圃“不梨不弃”志愿服务队解决了酥梨附加值不高、与三产融合不够的问题;陆集镇“青葱助农”志愿服务队解决了芦蒿深加工的问题;“爱晚情”助老团解决了高龄、空巢、失能老年人情感、生活等个性化需求问题等等。

    “活”跃文化生活。宿豫区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常态推进“书香宿豫”建设、全民阅读行动,每年举办“豫见好声音”、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同唱祖国好奋进新时代”民俗文化展演等系列文化主题活动,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活跃繁荣了基层文化生活。

    “提”振乡风文明。围绕乡风文明建设,规划建设集宣传、体验、互动、教育、分享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号线”,高标准打造了10个乡镇小镇客厅、10个特色乡村“双十”乡风文明示范点,制定发布了《宿豫乡风文明20条》,引导农村群众文明节俭、尊老孝亲、厚养薄葬、爱护环境等等。

    为了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区、乡两级财政每年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资金1000万元,其中区级财政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各乡镇、街道、园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50万元, 13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6个村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既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既定的模板,我们立足自身实际,边探索、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努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城市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宿迁市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海涛说。

    集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于一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宿迁市宿豫区积极探路,如种子遍撒春天的大地;又如石击水,扩散到了乡村每个角落,点滴之间浸润文明乡风。

当前:B1(2019年06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