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志愿者——
“纵然苦累,此行无悔”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实习记者 罗园

志愿者带领青青儿童乐园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珙县义工协会志愿服务点

文栋在搬运体育、学习用品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随后珙县、长宁县多次发生余震。地震发生后,当地志愿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道,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提供物资运输、应急救援、受灾群众安置、心理辅导、助学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务。他们的默默坚守、真诚奉献,为灾区群众带去了融融暖意。

    灾区志愿者的温情相伴

    “就想尽己所能地为受灾群众做点事儿。纵然苦累,此行无悔!”6月20日下午16时,当记者在珙县僰文化广场安置点的珙县义工协会志愿服务点见到谢细时,他正穿着印有“大爱僰乡 情暖珙县”字样的红色马甲,忙碌着将救灾物资发放到安置点的帐篷内。

    今年50岁的谢细是珙县义工协会会长,6月17日晚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宜宾金盾保安服务公司珙县公司值夜班。地震发生后5分钟,谢细第一时间安排协会志愿者上街了解灾情。在确认家人安全后,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地震发生后,珙县县城和周边村镇的房屋损毁严重,惊慌失措的受灾群众陆陆续续赶到县城的各个避险场所,安置帐篷也在6月18日凌晨陆陆续续搭建完毕。”谢细告诉记者,珙县义工协会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召开理事会,确定灾后志愿服务方案,并招募志愿者在双山公园、文化公园、僰文化广场三个安置点进行劝导和维护秩序服务。

    “当晚,我们共招募了20余名志愿者,其余志愿者在将家人安置妥当后,也陆陆续续加入到安置点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谢细告诉记者,受灾群众中的年迈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不方便到救灾物资发放点来领取物资,他们便将救灾物资送到他们的帐篷里去。

    地震发生后的几天时间里,谢细与协会的其他志愿者一道,搭建帐篷、搬运并发放救灾物资、疏导安抚群众……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他们来回奔走的身影,串起了一个个暖心故事。

    “三个人负责一列帐篷,一个一个帐篷挨着分发,别忘了提醒大家泡面时注意开水,别烫伤了。”6月20日17时,记者在珙县金河新区安置点见到羊山华时,她正戴着耳麦安排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分发晚餐,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了,但言语间透露着的是她对受灾群众的浓浓关怀。

    羊山华是珙县巡场镇第一小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也是珙县互助公益协会的出纳员。6月18日早上7时30分,羊山华刚将学校实验室里的玻璃仪器碎渣清除干净,便接到协会通知,她立即出发赶往金河新区安置点,进行安置点的救灾物资接收、登记、发放工作,并在工作间隙协助其他志愿者搭建帐篷、整理帐篷卫生等。

    连日来,羊山华每天7时左右赶到金河新区安置点,为受灾群众分发早中晚餐,直到22时甚至更晚才回到巡场中学安置点休息。

    “每到用餐时间,志愿者便通知大家在帐篷外等待,然后为我们挨个送餐,真的很暖心。”6月20日18时,金河新区安置点的受灾群众何小容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告诉记者。

    涓涓细流汇大爱

    “青青乐园一起嗨!”6月20日13时,长宁县双河中学安置点几名身穿授渔公益蓝色马甲的青年志愿者正带领孩子们玩“小鸡进化论”游戏。

    记者了解到,6月18日早上6时,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副秘书长董明珠带领志愿者从成都出发赶赴震中双河镇,在与长宁团县委联系后,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6月19日14时,青青儿童乐园一开园,董明珠便与十余名授渔公益的志愿者一道,带领安置点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

    “让孩子们在体验游戏中互帮互助,学会感恩,认识朋友。”据董明珠介绍,她与志愿者们一同将安置点的孩子们登记在册,设计系统性的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帐篷生活”,让孩子们在关爱和陪伴下,忘记伤痛。

    陕西雷霆应急救援中心相关负责人从董明珠这里了解到地震灾区的孩子们缺少体育、学习用品,便立即发起捐助。6月20日12时,陕西雷霆应急救援中心运良大队队长文栋带领6名队员将5吨体育、学习用品运抵双河中学安置点,将物资卸下后,匆匆吃了盒饭便准备返回西安。“灾区救援力量已经足够了,我们就不给灾区人民添乱了。”文栋见帐篷内,孩子们正趴在自己刚刚运来的课桌上玩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大家靠边一点,注意安全,注意来往车辆。”6月20日12时左右,在双河中学安置点,武警战士们正在为排着长队的受灾群众分发午餐,人群中,一个拄着双拐穿着红马甲的身影正在现场维持秩序。

    这个拄着拐杖的人叫赵洋峰,是深圳小白兔义工队队长。6月17日地震发生时,赵洋峰正在宁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得知地震发生后,他立即赶赴长宁。6月19日,经过各种辗转,赵洋峰来到震中双河镇。在双河镇中学安置点的几天,赵洋峰每天都要拄着双拐在人群中默默奔走十余个小时,为受灾群众服务。

    与董明珠、文栋、赵洋峰一样,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的志愿者数不胜数,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奉献的快乐。

       爱在感恩中延续
    在众多志愿者的感召下,一些受灾群众也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竭尽所能地为他人服务。

    住在珙县僰文化广场安置点4号帐篷的沈阳6月18日成为了珙县义工协会的一名志愿者。

    地震导致沈阳家中墙壁裂缝严重,沈阳和妈妈、妹妹一起来到僰文化广场避难点。“刚到僰文化广场时,广场上已经站满了前来避难的居民群众,我见志愿者搭建帐篷人手不够,便申请加入了他们。”

    就这样,18岁的沈阳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穿上红马甲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更有担当了。”沈阳如是说。

    6月18日早上8时左右,78岁的李朝香想去上厕所,因为眼睛看不见,她只好摸索着前行。这一幕恰好被志愿者服务执勤点的沈阳看见了,她连忙走上前去将李朝香搀扶到厕所,并一直守候在厕所外等待,在李朝香从厕所出来后,她又将其送回了32号帐篷。

    接下来的几天,沈阳每天凌晨4时左右便走出帐篷,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直到第二天0时左右才回到帐篷休息。“成为志愿者后我收获挺多的,以前的我特别胆小,现在觉得在生死面前,应该更加珍惜当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更多的人。现在的我更坚强了。”沈阳说。

    在沈阳的带动下,同在安置点的同学王美林、周茜、沈雪也陆续加入了志愿服务团队。

    在珙县金河新区安置点,每天都有一位没有右手掌的残疾志愿者来回奔走在受灾群众的安置帐篷之间,帮忙搬水、搬砖、搬救灾物资。这位名叫向庆中的志愿者,今年51岁,20多年前从外地流浪到巡场镇,一直靠着售卖自己用嘴衔着毛笔写的字为生。

    6月18日上午10时左右,向庆中赶到金河新区安置点,见许多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碌地为受灾群众服务,便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来巡场20多年了,党和政府一直在生活上关怀帮助我,现在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回馈社会。”向庆中对记者说。

当前:A1(2019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