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不变的诺言
——“四川好人”罗万森的诚信故事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袁矛

 

    这是一条普通的乡间路,它连接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关庙乡苏坪村和悦来乡道华村,长约10公里。34年间,这条乡间路由窄变宽,由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时光在变,乡间路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或背或挑或拉着竹编往返在这条路上的一个瘦弱的身影。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罗万森。一个现年79岁的农村老人,因为一句诺言,他已坚守了34年,以朴实的言行演绎了一段诚信佳话。

    “你编多少,我就收多少”

    家住关庙乡苏坪村的罗万森,整个人瘦瘦黑黑的,老式的八角帽、中山服再配上橄榄绿胶鞋,讲一口乐山方言,表达略显笨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位外表“不出众”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帮助着一位残疾人,温暖了一个家庭。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显得有些拘谨,脸上始终挂着憨厚的笑容,回答起问题来也就是简短的几个字。但说起李佰洲的时候,他的眼神里似乎有光。

    1985年,罗万森开始做竹编生意,偶然一次,罗万森得知悦来乡道华村的李佰洲编的竹编不错,他便登门谈收购。虽然早已被告知李佰洲因为意外事故而下半身瘫痪,但第一次见到李佰洲时,他拖着身子趴在门槛上编织的情形,还是深深地震撼到了罗万森。看着李佰洲不向命运屈服、坚韧不拔的劲头,罗万森决定,收购竹编,帮他一把。尽管已经过去34年,但罗万森仍然能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见面的场景,79岁的他一字一句地复述了那天自己对李佰洲的承诺:“你的竹编我全都要了,你编多少,我就收多少!”

    从那以后,李佰洲所有的竹编都由罗万森上门收购了。那时候,关庙乡苏坪村和悦来乡道华村的路不好走,“乡坝头都是泥巴路,到处坑坑洼洼的,来回都是步行,还要坐船。一般是早上七点过出发,近中午了才能到家。”近10公里的路程,加上百十斤重的竹编,瘦弱的罗万森有点吃不消。他走上一段路,就把挑子放在路边休息一会儿。就这样走走歇歇,一趟下来需要一上午的时间。

    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在家附近收货,去李佰洲那里不用收那么多,罗万森听了坚决反对:“那不得行,说好了他编多少我收多少的。”

    有时候,看到李佰洲的艰辛,罗万森在收购竹编时还会多给点钱。大多时候他不计较自己有没有收益,他宁愿自己不赚钱,甚至是亏钱也要收。

    “没事儿,罗大哥有办法”

    李佰洲从没仔细算过罗万森收他竹编的日子过去多久了,下半身无法动弹后,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没有太大的不同,起床、吃饭、编竹编、睡觉,他看到最多的景色是屋门口的天空和草木。在那一方天地里,让他能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是闺女长大了,外孙也长大了,而自己老了,编起来费劲了,罗大哥也老了,步子都蹒跚了。

    年轻力壮的时候,罗万森都是走路上门收购,后来年纪大了,他挑起竹编来变得吃力许多。有一天,看着罗万森费力地提着竹编往外走的背影,李佰洲不忍心地喊道:“罗大哥,我的竹编,你就别来收了,我自己再想办法。”罗万森听后扭头坚定地对李佰洲说:“没事儿,罗大哥有办法。”

    坚持收货的理由是罗万森放心不下李佰洲:“我们不仅仅是买卖关系,我们是朋友。要是我不去收了,他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没过多久,罗万森下决心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走不动了,他骑着车也要到李佰洲家里去收货。

    34年间,也不是没有失约的时候。有一次,在约好收货的日子,罗万森没有如约出现。李佰洲第一反应就是罗大哥出事了,他心急万分地让女儿李凤群打电话问问情况。果然,罗万森为了能按时到李佰洲家收货,一心急摔到了沟里,电动三轮车和收购的竹编全部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痛得无法动弹,直到有人经过发现后将他扶起,并通知了罗万森的家人,将他送往医院。

    “自己都伤成那样了,最关心的还是李叔叔。”罗万森的儿子罗高权说。养伤期间,罗万森把罗高权叫到跟前千叮咛万嘱咐:“这个月,李叔叔家里,我去不了了,可你一定要记得替我去一趟啊,你李叔叔等着呢。”

    说起自己的“倔”老爹,罗高权既无奈又敬佩:“我爸这么大年纪了,太不安全了,全家人都劝他不要继续收了,但最终还是拗不过他,伤一好,他又去李叔叔家了。”

    34年里,罗万森在李佰洲那里总共收了价值50多万元的竹编。因为竹编,李佰洲和女儿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按李佰洲的话说就是“全靠他”。不收货的时候,罗万森也会在闲暇时买上点糖果饼干之类,专门去看望下李佰洲,陪他说说话,聊聊近况。多年的交往,两位老人早已成了朋友。而对于李佰洲而言,罗万森不仅是朋友,更是他生活的希望。

    “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别人”

    罗万森每次来收货时,总会兴高采烈地对李佰洲说:“老李,你的竹编卖得不错,我又赚了一笔。”所以李佰洲只知道,在罗万森手里,自己的竹编特别好卖,编多少就能卖多少。然而,只有罗万森自己知道,竹编现在并没有那么好卖了,自己每天到附近的场镇去赶场,一个竹编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销售量也在逐年下降,甚至卖不出去。在罗万森家里,竹编因为滞销一度堆了几乎半间屋子,因堆放时间太久,一些竹编甚至发了霉。

    筲箕、竹筛、竹盖……罗万森专门腾了一间屋子来堆放这些东西。这两三年,他从李佰洲处买回来的竹编越积越多。“只要你继续编,我就继续买。”罗万森从不跟李佰洲提自己的难处,让他安心编。对于销路,罗万森根本没有想太多,“慢慢卖嘛,哪天我不在了,子女可以帮着卖,反正总有卖完的一天。”

    罗万森总教导子女,做人要老实本分,踏踏实实的,心要“对”。“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别人。这句话我爸常常挂在嘴边。”罗高权说。

    现在,罗万森年龄越来越大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作为儿子的罗高权义无反顾地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定期去李佰洲家收购竹编。“李叔叔编多少年,我就收多少年,一直收下去。”罗高权说这话的语气,像极了他的父亲。

    2017年8月,罗万森的事迹被媒体报道,来自各地的爱心志愿者纷纷赶来。峨眉山市有三家机构积极收购了罗大爷家积压的竹编。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罗万森暂时不用担心李佰洲竹编的销路了。说到以后的日子,罗万森说:“哪怕以后不收购竹编了,我还是会隔三差五地去看望下老李,摆谈下近况。直到我走不动的那天为止。”

当前:A1(2019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