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重塑城市文明“基因”
——江西省吉安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小记
杨翔 本报记者 胡桂芳

 摄影文艺轻骑兵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

卫生系统青年志愿服务队下基层开展“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免费为老人体检

    “刷刷刷……”天刚蒙蒙亮,江西省吉安县北源乡街道环卫工人罗足仔手握清扫工具,推着板车就开启了一天的工作。“现在扫地比以前轻松多了,农民家里都有垃圾桶,马路上的垃圾几乎没有了,大家的素质提高了。”这位从事保洁工作30余载的农村环卫工人憨笑着说。

    近年来,吉安县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狠抓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思想建设,通过健全体制机制、精选志愿者队伍、强化好人示范,群众文明基因被不断激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健全体制机制

    构建文明体系

    如何推进工作稳定有序地开展?关键是制度。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该县联合有关单位和部门制订并印发了《吉安县文明村镇帮扶工作方案》《挂点联系乡镇、行政村“推动移风易俗 促进乡风文明”行动工作制度》《吉安县志智双扶工程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吉安县“脱贫攻坚、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吉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工作方案>等13个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用制度规范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操作流程,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

    该县统筹城市文明创建与乡风文明推进两项任务,严格对照制度规范,倾心构建出一套城乡文明体系。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与设立宣传牌、开设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贫困户不良行为警示教育与身边好人榜、红黑榜的正反典型通报,鼓励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组织人员不定期开展督查和检查,督促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让文件精神内化于行动、外化于工作实效。

    抱着严谨制订、严格执行、严厉检查、严肃问责的态度,吉安县的城乡居民精神面貌大有改善,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成为大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精选志愿队伍

    助推城乡发展

    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永和义工协会、罗家志愿者服务队……吉安县大力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教育引导、精心组织培训、广泛开展实践,较好实现了志愿者服务队伍量质双升目标,为该县增添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乡村环境治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工作,该县在百余支自建的城乡志愿者服务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13支行业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促使理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法律等各方面优劣互补、协同配合,实现优点突出、亮点纷呈目标,逐步让志愿者成为城乡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引擎。

    志愿者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务,创新思维和方法,采取分工协作、合力共为的方式,在县城范围内,组织志愿者积极承担义务清扫、文明站岗、违规劝导等,向不文明现象说不、对不文明人员说理,迈开腿、张开嘴,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他人做示范,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在村镇,则经常性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政策宣讲,不定期联络业务骨干下至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常态化落实人员强化乡村卫生清理,不断增强群众产业发展能力,加大群众脱贫致富决心,提升群众乡村振兴意识。

    强化好人示范

    筑牢思想根基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好人就是一盏明灯。雷锋始终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他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近年来,吉安县以加强雷锋精神教育为先导,强化身边好人评选活动,通过设立身边好人榜,选立各类好人典型,加强好人示范引领,营造了人人向善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该县大力发掘好人、培育好人、宣传好人,鼓励群众发现好人、单位举荐好人,始终把好人推荐工作摆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依托新闻宣传、典型宣讲和文艺汇演,把好人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

    见义勇为好人肖德民、温年云,助人为乐好人肖明浪,爱岗敬业好人罗足仔,孝老爱亲好人李长英、刘玉莲、戴彩云……年过半百的辅警置自身生死于不顾勇斗歹徒,普通职工为挽救他人生命常年坚持义务献血,数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老人和病人毫无怨言,他们的故事传遍乡邻,他们把“义、爱、孝”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义”的执着与坚定,“爱”的无私与坚持,“孝”的朴实与无华,他们正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前:B2(2019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