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惠州三种服务手段紧密结合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司法行政系统紧紧围绕打造覆盖城乡的“线上30秒线下30分”公共法律服务圈目标,坚持做到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在哪里,公共法律服务就跟到哪里,将传统实体平台“坐班式”、进村入户“上门式”和信息化服务“创新式”三大服务手段紧密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法律服务。

    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法律服务

    走进位于惠州大道上的惠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来这里咨询或办理法律事务的市民络绎不绝。

    在中心500多平方米的一楼办事大厅里,一派繁忙景象,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公证律师、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司法鉴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同时开工,为全市群众提供“一门式”“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

    惠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广东首个将司法行政业务全部融合的实体服务平台。这里称得上是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的“大脑”,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惠小法”和法律援助终端机格外引人注目,是市民咨询法律问题的“宠儿”。

    目前,“惠小法”已经掌握4万多诉讼程序类问题、6万多常见法律实体问题、8000多部法律法规以及3000万多个案例,市民可以与“惠小法”对话并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而需要法律援助的市民,则可以通过法援终端机了解申请法律援助的流程和相关手续,还可以自主选择法律援助律师。

    惠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于2018年6月19日投入使用,采取“窗口”和“综合”的配置模式,设置了综合接待岗、法律咨询岗、公证服务岗等岗位以及公共法律展示厅、体验室和法德大讲堂、人民调解、党群服务等服务内容,配置了法律援助点援系统、法治地图自助查询终端、公证自助终端、服务评价器等现代化电子服务设备,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门式、多业务公共法律服务。

    为最大程度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目标,惠州市司法局还专门建设了24小时“智慧司法”便民服务站。近50平方米的服务站设有智能化门禁系统,内置公证远程受理终端机、法律援助自助终端机、律师自选机和法治地图等设施。

    目前,通过前期探索,便民服务站正逐步延伸到镇街与村居,努力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24小时的“智慧服务”。

    有法律问题就会打12348

    “‘12348’确实厉害,我咨询的法律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市民黄女士在离婚诉讼中5个月内先后致电“12348”热线多次,热线的律师始终为其耐心解答,最终,黄女士在没有聘请律师情况下打赢了官司,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平均每天有50名惠州市民拨打12348全省统一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经由“12348”热线分流来220宗法援案件,惠州市司法局对其中一些需要现场处理的纠纷及案件,迅速分流转发到所属区域法律援助机构,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惠州市司法局还积极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多种群众日常所需的法律服务资源,入驻“广东法律服务网”和“粤省事”微信服务平台,为市民群众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平台热线服务。

    据惠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永昌介绍,自2017年对接“12348”平台以来,惠州市司法局已经提供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总量近20万件,其中接受各类服务咨询近7万人次。

    统计显示,“12348”热线在惠州市的社会知晓率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12348”热线拨打量稳中有增。

    “智慧服务”群众少跑腿不跑腿

    “‘惠州e普法’实现了‘指尖上’的学法用法。”这是许多惠州市民对“惠州e普法”的评价。

    上线刚刚两年的“惠州e普法”微信公众平台,关注用户达10万人,浏览量逾150万人次,收罗了59个市直普法成员单位的普法平台,整合推送资讯4000多篇,并有6名值班律师24小时在线,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以后再也不用跑到市中心的公证处办公证了,家门口就能办。”钟先生通过公证业务远程受理系统顺利办好公证。他借助惠州公证处“公证云”远程受理系统,通过家附近的司法所与公证员“面对面”在线沟通与问询,公证员通过远程受理系统远程讲解、远程打印告知文书、远程证件识别与收集相关证件材料等信息,并通过平台视频采集摄像头对另一端的钟先生的现场情况全程进行录音录像记录,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钟先生所需办理的委托公证业务。

    如果说远程办证还需要群众出一下家门的话,惠州市阳光公证处的上门办证服务就切实让群众“不跑腿”了。

    “本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寻找上门办证,没想到还真的办成了!”市民郑女士母亲李某因病住院,因旧房产应拆迁人要求需办理一系列房地产手续,想委托女儿处理房屋拆迁后续手续的委托公证。惠州市阳光公证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于当天上午就带着办证设备前往医院为李某办理了委托公证,解决了郑女士的后顾之忧。

    在惠州,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24小时的“智慧服务”,“少跑腿”或者“不跑腿”获得法律服务,已经成为现实。(据《法制日报》)

 

当前:A4(2019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