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礼轻金”应成为乡村人情往来新风尚
朱启业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6月24日表示,乡村要有人情味,但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一些农民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及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据新华社报道)

    变味的人情攀比之风在有些农村地区愈演愈烈,以致成为很多农村家庭排在第二位的支出负担。人情味变成人情债,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同时也对乡村文明建设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改变农村家庭的人情消费结构,改变人情消费观念,已经成为摆在广大乡村干部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大事。

    探究人情味变成人情债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因素。一是现在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导致群体性人情消费的水涨船高。二是因为攀比、拜金等因素的不断渗透,人情消费逐渐变为“重金轻礼”的物质交换。以致这种交换恶性循环,成为很多农村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明晰了人情味变成人情债产生的根本原因,相关部门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干预。首先,要让村民之间的人情消费真正回归到“礼尚往来”的本意中来。教育引导村民不仅不能在红白喜事的规模上攀比,更不能在礼金的数额上攀比,而是要在红白喜事上体现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明礼、守德,共同倡导人情消费新风尚,坚决摒弃那种只讲排场、只比礼金,不管实际、不顾公序良俗的人情消费观。

    此外,还要用带有约束性质的乡规民约,旗帜鲜明地给人情消费设一个不能逾越的硬杠杠:村里的红白喜事,无论是普通村民还是村干部,无论是一般收入家庭还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都必须遵守村规民约,不能逾越。而且,村干部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在办理红白喜事的时候,更应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为其他村民树榜样。如此久久为之,形成新的人情消费观念,才能把人情债的重负从村民身上真正卸下来。

 

当前:B2(2019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