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困难 越显精神 越见风尚
——国外的垃圾分类见闻及启示

      编者按:

    6月25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很久以前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并同时对国民进行相关教育,有的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有的以一代接一代的言传身教来形成传统……垃圾分类,改变的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是经过数十年久久为功,方有今日成就。垃圾分类是攻坚战、持久战,必须举全民之力、集各方智慧。越是困难的事情,越显精神,越见风尚,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好垃圾分类。

    日本 落下“不履行垃圾分类”的名声很丢人

    在日本的每个城市都有垃圾分类指南。日本实行地区自治,所以各地方垃圾分类的规定都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细化到所居住的街区都有差别。孩子们从懂事开始,就会在父母的教导下严格遵守这些规则。不过,日本的垃圾分类要求非常繁琐,很多人长大成人后也未必能弄明白。为了方便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每个市每年都会按照时间表,制定一本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回收时间表。通常分发给各户居民的会是一张彩印的双面垃圾回收时间表,上面详细说明如何分类、投放垃圾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

    在日本,你如果不严格地执行垃圾分类的话,将面临巨额的罚款,在以住宅团地为单位的区域社会,落下个“不履行垃圾分类”的名声,那可是很丢人的事。

    日本的垃圾分类是母亲手把手教下一代的。从出生开始就学起的。学到老也分不对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一个香烟盒,其间的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那圈铝箔。这个香烟盒就要分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所以这件东西就要分三类丢弃。

    在日本,丢垃圾充满了人文关怀,很多丢弃充满了感人的细节。

    丢弃的报纸会捆扎得整整齐齐;丢弃的废电器,电线会捆绑在电器上;扔掉可使用的自行车上会贴一张小纸条:“我是不要的”;盛装液体的容器,是被清洗干净后扔掉的;带刺或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再放到垃圾袋里。垃圾分类对日本的孩子来说,是从小就看惯了的事,成年人遵守得一丝不苟,榜样的力量就会带动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瑞典 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传统

    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

    在瑞典,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生活垃圾。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这样,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因此,瑞典人自豪地称:“在瑞典,垃圾分类是一种传统。”

    在瑞典,大多数家庭有很多垃圾桶用于存放不同种类的垃圾:电池、生物可分解物、木质材料要分类;有色玻璃和其他玻璃要分类;铝和其他金属要分类;新闻纸和硬纸盒也要分类,这两种纸以外的纸则属另外一类。此外,瑞典人对这些垃圾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之前还要进行清洗,因为有奶渍的牛奶盒不能回收,带有标签的金属罐也不能回收。在他们看来,这样做是有益于环境保护的。

    瑞典有专门的垃圾收集服务者,但他们只收集特定的垃圾,一般是生物可分解的剩菜残羹。对于没有被收集的垃圾,瑞典政府在大多数的社区设立垃圾收集中心,在其中放置许多标有颜色标识的垃圾容器,以方便人们将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投入专用的垃圾容器。因此,如果没有提前分类,扔垃圾时就会犯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人们进行垃圾分类。

    但是,总有一些偷懒的人,不愿意去分类,瑞典政府对此作出了回应:重新设计垃圾容器来提高乱扔垃圾的难度,例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设计成小孔状的,把扔硬纸盒和纸板箱的容器口设计成信封状的。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乱扔垃圾的现象。

    此外,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回收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瑞典,你会看到有些人专门拾捡饮料瓶,然后在超市兑换零钱;你还会看到逛超市的人们会习惯性地带着空饮料瓶和易拉罐,因为这些包装物退还时可以返还押金。在你购买饮料时,除了饮料价格外,你还必须按照包装上标签标识的押金额支付押金。饮用完后,你只需将饮料瓶投入超市门口的专用回收机器,按下按钮,就会有收条打出,最后凭此收条可在超市购物或兑换现金。这就是著名的“押金回收制度”。

    新加坡 垃圾分类全靠自愿

    在以法纪严明出名的新加坡,要做好垃圾分类并不难,明文规定赏罚分明即可:走在大街上,乱扔垃圾、违禁抽烟、地铁饮食……都有明确而严厉的惩处,让人不敢造次。

    然而,对于垃圾分类,却独独没有任何惩处措施,一切全靠自愿。而即便是所谓的分类,也只是简单的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两种。

    看到这,似乎大家都要问了,完全靠自愿?这行吗?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不希望再通过垃圾分类增加居民的义务,希望大家能主动做环保,为自己为家园。尽管如此,新加坡政府对于如何减少垃圾总量可谓不遗余力。其垃圾处理以“3R原则”为核心,也就是Reduce(减少)、Reuse(再用)和Recycle(回收),包括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尽量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等。

    以源头减少的“Reduce”来说,厉行节约和简化商品包装有专门的产品包装协定,由政府与工商业、非政府组织协商开发,尽量使用再循环的材料,并简化产品包装。超市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非常简单的纸盒包装,极少见“土豪气派”的礼盒装;而在当地非常著名的天天海南鸡饭,外带都是使用特殊油纸直接捆扎打包,再套上薄薄的可回收塑料袋……

    对于“3R原则”中的“Recycle”,在焚化厂,尽管经过焚烧后,垃圾体积已经减少了90%,但还是不够。有专门的机器进行分拣,将其中的金属分离,送厂售卖;再分拣,适用的灰渣制作砖头或用于铺路……一切目的,还是减少再减少。

    德国 在处理垃圾上也秉持钻研精神

    在德国,除了有和其他国家一样的细致严谨的垃圾分类条款,还不得不说到其先进的高科技垃圾处理技术。在大部分国家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心满意足的时候,德国人带着他们冲到底的精神继续钻研了下去,发明了一种叫做“机械物理稳定化垃圾处理技术”的处理方式。

    这一新一代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再直接焚烧垃圾,而是通过各种机械、物理和生物化的处理手段来对垃圾进行精细的分拣和再利用,其核心就是要不断分拣有效的资源来加以利用。

    具体来说,这一技术首先要把生活垃圾粉碎,然后通过机械化的流水线,经过磁选、光选、风选等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是要区分好坏——一方面分选出有价值的资源物质(如钢铁和有色金属等)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将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提前分离出来,如含有氯元素的聚氯乙烯塑料、电池和重金属等。第二步是要分选出沙石玻璃等惰性不可燃物做成建筑材料。最后将剩余的塑料、橡胶、纸、木、纺织物以及有机生物质等高热值组分烘干脱水,制作成性能稳定的“垃圾衍生燃料”。这样分解制造出来的燃料的效率可比直接投进炉里燃烧得到的燃料效率高得多了,其高热值与褐煤相近,且具有环保特性,被人们称为“绿色煤炭”,可以供电厂或水泥厂等燃煤发电设施与煤炭一起燃烧利用。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几乎能够把普通生活垃圾中90%以上有价值的物质再回收,也实现了垃圾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比利时 垃圾分类是家庭必修课

    比利时人一般会从超市购买好几种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分装家庭垃圾,白色垃圾袋用来装厨余垃圾等无法回收的垃圾;黄色垃圾袋用来装旧报纸、纸质广告宣传品等;绿色垃圾袋则主要用来装花园里修剪下来的树枝、杂草等园林垃圾。此外,像玻璃制品、纺织品、过期药品、旧电池等则要送到专门的回收垃圾箱,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也要区分开来。而对于淘汰的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环保部门会一年一次上门收取,如果错过了,居民就需要自己送到指定垃圾回收点。

    比利时政府大力推广节能知识,让环保理念从家庭垃圾分装开始深入人心。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辨认垃圾,学习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有调查显示,大约有95%的比利时家庭会按照规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家庭垃圾回收率居世界前列。

    为了增进公众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比利时还有专门的系统性垃圾分类教育课程。以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为例,就分别有针对普通居民和社会组织、学校和一线清洁工的不同课程。普通市民尤其是新近搬到布鲁塞尔居住者可以通过预约观看垃圾分类卡通宣传片,免费参观垃圾处理厂等加深印象。当然,把垃圾分类的观念深植孩子的心中,更为重要。所有的学校都会被邀请参加一系列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此的敏感性,同时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甚至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课程,最大程度地达到课程教育的效果。

    在比利时,回收后的不同类型垃圾也都有各自的去处:白色垃圾袋所装的生活垃圾会被送到专门的下一级处理厂;绿色垃圾袋则会存放在开放式垃圾场,等待微生物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料重回大自然;黄色或蓝色垃圾袋所装的垃圾则需要进一步分拣打包,并在制成环保产品后再出售给厂家使用。此外,比利时还鼓励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

    正是由于比利时政府的努力以及居民的自觉,该国的垃圾分类处理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个面积只有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全世界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样本。(本版编辑综合)

当前:A3(2019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