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提个意见,你家的拖拉机停在水泥路上,不仅影响过往车辆,还影响了附近邻居出行。”6月25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高城镇德西三村道德评议会上,村民扎西多吉对邻居不文明停车、总是随意占道的情况提出了意见。
参加评议会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温和地提出问题又不伤邻里和气。“对不起,我只顾方便自己,给大家带来了不便,以后我把拖拉机挪到院子里,谢谢大家对我的批评。”最后,占道停放拖拉机的村民主动认错、承诺改正,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
近年来,随着理塘县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农牧民群众的“口袋”富起来了,但是如何让群众的“脑袋”也跟着一起富起来,让文明乡风的种子在农牧区生根发芽?找准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是关键。从今年4月起,理塘县文明办在农牧区推行道德评议会活动。道德评议会成员惟德惟贤,由为人正直、道德素养较高、群众口碑好的老党员、退休干部、文明风气带头人、脱贫致富带头人、村“善行义举榜”中的模范人物、乡贤名人等组成,每个村5-8人。道德评议会一般每半年举行一次,根据实际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展“家和万事兴”“人人志愿服务”“勤劳得收获”等主题评议。
“我们村的妹妹(人名),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精神病的女儿。女儿自出生起就患病,经常发病,生活都无法自理。多少年了,妹妹独自承担着照顾女儿的重任,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抛下放弃,一直精心照顾,真是一位好母亲呀!”在君坝乡道德评议会上,村民们谈起妹妹的事迹,既感慨又赞扬。
妹妹“扶幼爱亲”的感人事迹是在这次道德评议会前,由各村道德评议会成员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后推选出来的。“作为母亲,既然把她带到这个世界就要对她负责到底,做一个母亲该做的事情。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要活着一天,就会好好照顾女儿一天。”妹妹说。
在甲洼镇东珠村道德评议会上,大家经过几番热烈的讨论,最终评议出道德模范1名和失德失范反面典型1名,并对3户“脱贫标杆”“卫生家庭”“和谐家庭”先进典型进行了宣传,引导群众践行“诚、孝、俭、勤、和”的文明新风尚,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理塘县在24个乡镇的214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了道德评议会,通过群众乐于参加的坝坝会、农牧民夜校等多种形式不定期举行。让群众一起来评、一起来论,对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和陈规陋习进行揭短亮丑,同时弘扬美德善行。截至目前,共开展200余场次道德评议会,对推进农牧区移风易俗、提高农牧民群众道德文明素质、建设和谐美丽乡村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介绍,道德评议会是理塘县深化润育工程、助力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建设的一个缩影,与评选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活动相结合,注重群众的文化培育和道德养成,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