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向家班舞狮在时代的潮流中经历了低潮后重振旗鼓,一群舞狮爱好者带领着向家班舞狮——
在时代潮流中闯出一番天地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袁矛

    历史悠久且富有民族特色的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又称“狮子舞”“舞狮子”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狮子始终象征着吉祥如意,而舞狮子则寄托着人们求吉纳福的美好祈愿。

    2011年,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向家班舞狮赫然在列。这个经历了两百多年风霜的向家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向家班舞狮在时代的潮流中经历了低潮后重振旗鼓,一群舞狮爱好者凭着一腔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情怀,不等不靠,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表演内容和表演技巧,在时代的潮流中闯出一番天地。

    传承

    说起向家班,要从公元1796年说起。彼时,向于忠、向在庆叔侄二人开始在四川仁寿县富家镇搭班研习表演舞龙、舞狮;1830年至1880年,向家舞狮技艺传至向汝章爷爷向长发等人手里。当时,舞狮发展处于繁荣时期,每年春节,向家班舞狮都要走进成都、资阳、新津等地为群众奉上一道道文化大餐。1880至1940年间,向家班舞狮传至向汝章父亲向银山两兄弟,此后,向家班就交到了向汝章手里。

    1957年,向汝章搬迁至乐山通江乡新路四队务农。闲暇之余,爱好舞狮的向汝章找到左邻右舍年轻力壮的青年搭班训练,并为村民演过几场。后来因为历史的原因没有再演。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向汝章决定和一帮舞狮爱好者重新舞动起来。

    乐山第七届群众文艺调演、第三届乐山文化艺术节“海棠游灯会”、四川省青年运动会开幕式……震天的锣鼓、金黄火红的狮子跳跃嬉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向家班舞狮活跃在众多的舞台,红极一时,成为乐山民俗文化表演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但随着向汝章年龄的增长,狮子再难舞动起来,他的徒子徒孙在时代大潮的洪流里也纷纷离开故土,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即便是在春节或有重大演出时,想要凑齐一拨人舞上一场也变得异常艰难。几头破旧不堪的狮子堆在文化中心楼上的一间小房子里布满了厚厚的灰尘。

    “可以说,当时的状况异常的冷清和衰败。”回忆起结缘向家班舞狮的情景,毛万安如此形容。2003年,毛万安接手管理乐山市市中区通江镇文化中心。一次偶然,当他看到散落在文化中心那些落满灰尘、破旧不堪的狮子时,心中五味杂陈。呆立良久,他便萌生了拯救这一传统艺术的想法。

    重整

    时机就这样来了。同年秋天,乐山天道文化传播公司找到毛万安,说是中秋节在洪雅有一场庆典晚会,希望向家班的“狮子”能在开场时舞上一舞,把现场的气氛搞起来。

    尽管那时向家班班主向汝章已近80岁,徒子徒孙也很难聚齐,但一心想着拯救民间文化的毛万安还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向汝章。希望让“沉睡”的狮子重新舞动起来。

    “我年纪大了,再让狮子苏醒,舞动起来怕是难了。” 向汝章无奈地摇头。

    “可以靠舞狮人自己闯文化市场,向家班舞狮可以重振旗鼓。” 毛万安的一番话,让一直摇头叹息的向汝章眼前一亮。“关键在我的外孙周学明,他五岁时就跟我学,十岁就在市上得了奖。”向汝章说。

    当时,周学明刚从部队退伍回来,正跟着别人学水电工。一听到要重新舞狮子,他立马来了精神。拍着胸脯对毛万安说:“你看我一米七五的个头,120斤的体重,不满30岁,玩起狮子肯定不减当年。”

    说干就干。周学明和分散在各地的师兄师弟通了电话,还召集妹夫游建文、师兄王开悟、师弟王世华来文化中心帮忙干活,帮助外公向汝章一起修补狮子。果然不出三天,四头崭新亮丽的雄狮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洪雅的庆典晚会一开场,在热烈的锣鼓声中,四头雄狮跳跃翻滚,每一个招式都引来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尖叫声,观众都说有好多年都没见过这样舞狮的场面了。洪雅晚会的场面,让毛万安暗下决心,要为向家班闯开一条新路。

    表演回来后,师兄师弟们都非常开心,大家纷纷要求凑钱买新狮子,一致推选大师兄周学明为向家班二班主,脚踏实地地把龙狮舞演艺传承下去。紧接着,他们开会讨论成立“嘉州向家班龙狮舞艺术团”,由王世华担任团长,周学明担任总教练,毛万安担任艺术总监,并商讨确定了艺术团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创新

    随着嘉州向家班龙狮舞艺术团的成立,演出业务也逐渐扩大,一些爱好舞狮的年轻人加入进来。2004年春节,向家班在乐山市市中区组织的民间民俗文化巡游中,玩转了八头狮子,从此向家班的名声更响亮了。

    为了让舞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毛万安和艺术团的成员开动脑筋,积极争取结合乐山、峨眉山的本土文化出新招。周学明在网上搜索所有的舞狮视频,取其精华。团长王世华还认真观看《动物世界》,从真狮子的动作中去提炼所需要的经典动作。毛万安则提出了最能体现乐山、峨眉山本土文化的“三江涌潮”“大佛坐禅”“灵猴望月”“金顶拿云”四个新招式。

    创新再一次给向家班带来了生机。第十五届中国(乐山)兰花节、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2008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乐山峨眉点火仪式、大凉山深山里的水电站动工仪式,以及眉山、夹江、峨眉、金口河、峨边、马边、犍为、井研、五通、沙湾等地都留下了向家班舞狮的精彩瞬间。

    “成为省、市和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定就会保证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的向狮子可能有一天会消失,可是我这一代绝不让它消失,我们会不断吸收培养青年人充实力量,我们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向家班舞狮的第五代班主周学明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将狮子舞向更广阔的舞台。

当前:A4(2019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