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载钢城情
——记一直奔跑在路上的攀枝花建设者王智敏
袁矛  李林晅

    72岁的王智敏经常会拿着相机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街头走一走,将她看到的美好景象记录下来。在她的镜头下,有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人们全神贯注、齐心协力的劳动身影,有整个城市日新月异的美好画面,有攀枝花市民幸福生活的掠影……

    “我爱攀枝花,这里有我的青春和热血。”王智敏激动地说。出生于成都的王智敏,是当年支援攀枝花三线建设的民兵团18连的“铁姑娘”。1970年10月,王智敏以三线建设者的身份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便与攀枝花这座钢铁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热血青春献给祖国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是王智敏最常去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她捐赠的9张老照片、3幅摄影作品以及一些影像、文字资料,这些岁月留下的痕迹,带给了王智敏数不尽的回忆。

    三线建设,指的是1964年到1980年,我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以国防科技和工业交通为主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攀枝花钢铁集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昆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这些都是三线建设直接或间接的成果。三线建设,代表着一段拼搏的岁月,代表着一代人默默奉献的家国情怀。“那时候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啊!”王智敏感慨万分。

    当年她所在的民兵团18连参与了狮子山朱家包包铁矿大会战,主要负责修建排水沟。让王智敏印象最深刻的是1971年5月初的一天,她和战友们正在五道河进行扫尾工程时,坡下的卷扬机突然失控,无法吊运物资,施工现场陷入停工待料的困境。正在大家焦急万分时,不知谁响亮地喊了一声“上啊!冲啊”,一群姑娘、小伙子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争先恐后地扛起水泥、背着工具、抬着两轮车,穿梭在倾斜度70度左右的斜坡上。经过1个多小时的齐心奋战,所有现场急需物资被搬上了山头施工处,确保了扫尾工程进度,为狮子山大爆破赢得了时间。

    同年5月21日,狮子山大爆破成功,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站在对面山头的王智敏和人群一起欢呼沸腾。“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激动人心,这张就是当天拍的合影,你看我笑得多灿烂。”王智敏说着当时的情景,脸上藏不住的兴奋。老照片上,16张年轻的女性面孔,像花儿般美丽,她们的青春因为承载着这段历史而更加闪耀。

    8000多公里铁路线,上千个建设项目,攀枝花、十堰、六盘水等多个平地而起的新兴工业城市……这些伟大变化的背后正是王智敏等数以万计的三线建设者们的力量,他们在偏僻闭塞之地扎下根,用双手去建设,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热血青春献给了祖国。

    用镜头记录奋斗岁月

    1973年,为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当时的攀钢集团大批量招工。“我看到招聘公告以后就跑去报名了。”王智敏回忆,由于之前她经常画黑板报,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过层层选拔,她顺利成为攀钢政工室的一名宣传员。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王智敏付出了不少努力。下班后匆匆赶回家喝几口粥、啃几口干粮,便跑着去夜校上课,周末经常在家里闷头苦学企业宣传知识。刻苦努力的收获还算不错,王智敏拿到了大专文凭,宣传工作也越干越得心应手了。

    王智敏如今时常携带着一张照片,照片中记录的是攀钢集团轨梁厂修料斗的工作场面,工人师傅们聚精会神地扛着硕大的机械设备,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就是王智敏。1980年,王智敏意识到仅仅用文字宣传攀钢工人是不够的,她想用镜头捕捉攀钢工人艰辛而朴实的劳动场面,记录下劳动者亲手创造的不凡业绩。于是,王智敏攒了好几个月的工资购买了一台傻瓜相机,自学摄影技术。

    20世纪80年代,攀枝花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加快了发展步伐。王智敏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981年开始,攀钢建设规模也迈上了新台阶,攀钢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大量的工人参与攀钢建设二期工程,用汗水、泪水、青春让攀钢实现了从“钢坯公司”到“钢材公司”战略性转变那段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攀钢工人艰苦奋斗的岁月。“王智敏激动地说,“我坚持用镜头记录他们,让劳动精神永远光辉闪耀。”

王智敏(左一)和同事

    “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发挥余热”

    1997年,王智敏退休了。退休后的王智敏依然背着相机东奔西跑,用镜头记录和宣传攀枝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会把退休当成人生事业的终点。”

    2007年,她应邀加入攀钢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新闻摄影协会,同年又加入攀枝花市摄影家协会和攀枝花市老年摄影协会。“加入协会后,感觉压力挺大的。”为把握时代方向,更好地做好协会工作,王智敏自费订阅了《攀枝花日报》《中国摄影报》等报刊加强学习,自我充电,提高综合素质。

    凭着对摄影的热爱和孜孜追求,2012年,王智敏还申请加入四川省老年摄影协会,当收到同意入会的通知后,王智敏激动万分:“这是对我的认同和鼓励,我感到特别自豪。”

    在协会中,她和退休前一样,对工作情有独钟,执着追求;在采写中,她只要发现了好题材,决不会轻易放过;在摄影中,她全神贯注地找亮点、求突破。她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40余篇和100余幅新闻、风景、文艺照片等。

    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攀枝花已经从不毛之地蜕变成一座矿产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现代化城市,到处散发着热情、包容的城市气质。王智敏带着相机走遍了攀枝花的各个角落,记录下许多的动人瞬间。“我要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发挥余热,继续用照片记录美丽繁荣和谐的攀枝花。”王智敏笑着说。

1971年,王智敏(后排右一)与一起参加三线建设的知青合影

当前:A1(2019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