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区 打好礼堂组合拳 唱响乡村振兴曲
王思 韩香琴

    支部书记上党课、爱国诗歌朗诵会、红色书籍分享会、红歌演唱大赛……要问如今柯桥哪里最热闹,文化礼堂肯定算得上。连日来,浙江绍兴柯桥区紧紧围绕“建党98周年”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各村(居、社区)文化礼堂成了红色阵地,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

    自2013年以来,柯桥区整合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形式,推动文化礼堂全域化,已投入1.6亿元建成192家文化礼堂。今年,又制定出台了《2019年农村文化礼堂和“一园一部”建设实施意见》,将礼堂建设与“五星3A”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仅上半年就已建成14家。

    创立“文化礼堂公益金” 文化礼堂门常开

    7月2日晚上,钱清镇方家桥村文化礼堂举办了一堂戏曲化妆培训班,授课老师是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造型师谢军。当天,谢军手把手地教村里的文艺骨干和戏曲爱好者打造戏曲妆容,让大家都受益匪浅。“我们村的文化礼堂天天大门敞开,老的小的都能参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该村村民不约而同地为文化礼堂点赞。

    近年来,柯桥区文化礼堂建设由点到面、由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效益不断显现,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192家文化礼堂中,有市级四星级文化礼堂18家、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9家。

    “群众尝到了甜头,建设更多的文化礼堂成了群众的愿景。”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建设和管理资金短板等问题,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位于王坑自然村的稽东镇金山村文化礼堂是一幢两层的复古小楼,舞台和观众席之间隔着一个天井,别具特色。该文化礼堂正是由当地123名村民用3个月时间众筹24万余元建成的,一砖一瓦都是村民们的情意。

    柯桥区还率先在全省探索创立了“文化礼堂公益金”,巧借企业赞助、乡贤资助、个人捐助等形式众筹了2000多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文化礼堂活动。如齐贤街道齐贤村依托村内发达的民营经济发动企业家捐助30万元、棠二村利用乡贤较多的优势发动捐款50万元。

    “名家”“民星”轮番上阵 群众舞台戏常演

    华舍街道亭西居委会的文化礼堂自建成后,就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为了提高文化礼堂的利用率,礼堂管理员何彩英积极响应区里要求,办起了“周末剧场”,每个周末都准备好文化大餐邀请居民们前来品味……截至目前,在礼堂内共开展了“周末剧场”活动3200余场,并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模式引导鼓励了300余支业余文艺团队、6200余名普通村民登台亮相,惠及群众近60万人次。

    如今,柯桥区的文化礼堂活动成了群众文化的“金字招牌”,这些接“地气”、对“脾气”的活动,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打造了政府、社团、村民联动的内容供给体系。

    此外,柯桥区还借区级文化单位、专业艺术院团之力,组建了以梅花奖、牡丹奖、群星奖得主领衔的“名家”指导团队,在每年送100余场“精品文艺进礼堂”的同时,通过助演、亲授等形式,锻炼培养基层文艺新秀480余人,持续激发了文化礼堂的内生活力。

    打造“智慧礼堂” 年轻群体人常来

    “我们村文化礼堂除了周周有‘戏文’,还经常有新花样。”马鞍镇湖安村村民傅爱娟日前走进文化礼堂,发现多了一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虽然没有实体书,但是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阅读和聆听各类书籍。

    今年以来,针对文化礼堂产品单一化、受众老龄化等现象,区文礼办重点推出了契合年轻人关注时尚、追求时尚的中高端内容供给。开展了“智慧礼堂”建设,利用语音识别、触摸控制、人体感应等技术,打造了集交互体验式、智能联动式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充实了个性化、本土化、原创性的内容平台。接下来,除了有声图书在线收听之外,还计划推出线上线下互动直播、名家在线授课辅导、礼堂风采线上展示、最新活动实时推送等服务。目前,已有26家文化礼堂列入首批试点名单,年底“智慧礼堂”将全面开花。

当前:B2(2019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