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大学生志愿者的暑期生活特写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陆陆续续开启了自己的暑期生活,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他们走进农村,深入基层,不遗余力地奉献青春,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履行青年使命,以更加激昂的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A 追梦站在支教的讲台上

    若在以前,提起湖南邵阳,吉林大学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司震飞脑海里想到最多的就是“邵阳花鼓戏”“滩头年画”“隆回花瑶”……但是,自今年7月之后,再提起湖南邵阳,司震飞心中便多了一些牵挂的孩子,多了一份属于他和孩子们的美好回忆。

    “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7月8日,20岁的司震飞与其他14名吉林大学“中华义工社团”暑期支教团的大学生志愿者一道背起行囊从吉林长春出发,怀着满腔热情跨越半个中国,于7月10日到达此行的支教地点——邵阳市新邵县太芝庙镇扶锡村扶锡小学,开启了为期三周的暑期支教生活。

    “这是我第二次来南方,我喜欢南方的山水,喜欢南方乡下的生活。”刚到扶锡小学时,学校周围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以及雨后那烟雾缭绕的群山,让司震飞不禁想起去年暑期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满坑村满坑小学支教的情景,在那里,他与87名孩子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三周时光。

    在满坑小学时,那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让司震飞觉得幸福和满足。“孩子们会在下课时突然送你一朵花,说一声老师辛苦了,会在课间围在你的身边,听你讲故事……”三周时间,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静静听课的认真模样,都给司震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有了去年在满坑小学的美好回忆,今年暑期开启之前,司震飞才会毅然报名参加这次邵阳支教之行。从7月11日至7月30日 ,司震飞将与这里的170名孩子一起度过三周美好时光。

    “来报名的大多是附近村落里刚刚上完学前班的小可爱,或者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年级班主任兼音乐教师及中学数学教师,我想这个暑期我需要考虑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陪着孩子们愉快地学习和玩耍。”司震飞打心眼里热爱教育事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和希望”的种子。

    “我一直在追寻一个梦想,希望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希望他们把每一天都过成生命中最精彩的回忆。”虽然支教结束后,司震飞就会离开这个地方,他不知道两年后,五年后,甚至十年后,这些孩子们会是什么模样,会发生哪些变化,但他希望他们会努力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B 回馈到家乡做一名志愿者

    7月9日清晨7时30分,在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石笋村6社的一户农家里,大学生志愿者李永英穿戴整齐便从家里出发了。走过田间小道,穿过水泥公路,30分钟后,李永英到达位于石笋村党群服务中心内的村留守儿童之家。

    今年6月,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下发《关于实施2019年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的通知》,就深入实施2019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联合部署。作为2019年宜宾市“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志愿服务活动石笋村爱心小组宣传员的李永英,这个暑期将在石笋村留守儿童之家跟村里的60余名留守儿童一起度过。

    今年21岁的李永英,是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18级学生,也是从石笋村走出去的大学生。

    暑假前的某一天,石笋村党支部书记侯元英在石笋村大学生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志愿者招募信息,希望暑期没有安排的大学生能够回到村里给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辅导课业,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孩子们带来一个缤纷的假期生活。

    在看见招募信息的那一刻,李永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全村出现许多留守儿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正确的引导,能够利用自己的假期给村里的弟弟妹妹们带来一些新的知识和理念,我非常乐意。”李永英告诉记者,她之所以回到村里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去年她的妹妹病重时,石笋村党委、政府不仅及时给予经济上的援助,还号召石笋村的村民捐款,“虽然最终没能挽回妹妹的生命,但这份恩情我不能忘,只要村里的父老乡亲有需要,我就会回来。”

    “目前已经回到村里的大学生不多,还有几位要晚些日子才能回来。”李永英告诉记者,她和其余几位大学生志愿者每天除了教授孩子们《弟子规》外,还会给孩子们辅导课业,在课间休息时带着孩子们玩游戏,给孩子们讲故事。

    南方的夏季普遍多雨,去村留守儿童之家的路,在下雨时经常变得泥泞不堪,鞋上糊满稀泥,偶尔路滑还会摔上一跤,遇上暴风雨更是淋成“落汤鸡”……这些,李永英并不在意,不管刮风下雨,她每天都准时在上课之前到达留守儿童之家,按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记者了解到,去年寒假期间,李永英也利用假期时间到村留守儿童之家做志愿者,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孩子们辅导课业,给孩子们带来剪纸艺术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们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对求知的渴盼与欣喜总让我感动不已。”李永英一直在努力,努力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给村里的弟弟妹妹们。

    “我一直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跟孩子们在一起感觉特别开心,在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中,我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希望。”从农村走出来的李永英深知,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教育有着怎样的意义,她憧憬着将来能在人民教师这一职业上引领更多的孩子快乐成长。

 

 

    C 奉献在公益路上履行青年使命

    “你的困难,我来帮助;我的资源,大家共享。”今年20岁的严宇飞是“好心人公益团队”里的“好二代”,也是西华大学土木工程建筑与环境学院2018级学生。今年暑期刚开始,严宇飞便又跟随“好心人公益团队”深入成都的各个社区,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自身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启了他的暑期公益旅程,用实际行动诠释“好心人”这个简单却极富内涵的词。

    记者了解到,“好心人公益团队”创建于2006年,团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着力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关爱孤老残疾、心灵热线、创业帮扶等领域,目前是成都地区最大的公益团队之一。2010年,还在上小学的严宇飞在父亲严勇的带领下,申请加入了“好心人公益团队”,成为一名“好二代”。

    从2010年到2019年,严宇飞从一名小学生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他始终行走在公益之路上,为偏远农村小学捐建图书馆、帮助山区农产品开展爱心义卖、关爱孤寡老人、关心贫困留守儿童……9年来,他参加过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每一次公益之行都令他感触颇深。“每当看到还有那么些人处于一种艰苦、需要人帮助的境地时,我在感恩自己当下所拥有的幸福生活的同时,总希望能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

    严宇飞至今仍记得2015年那次马边支教助学行动。那是一个夏天,严宇飞与“好心人公益团队”的其他成员早上6点便从成都出发,带着大家集资购买的生活、学习、体育用品等捐赠物资,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14时30分左右,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袁家溪乡老鸦营村小学校。

    严宇飞回忆道,“刚走进学校,便看见一位大学生支教老师在一个教室里为四个年级的学生上课,整个学校只有两个教室一间办公室,教室里没有粉笔和黑板,老师用石头在墙上写下一个个字,那一刻,我感觉特别心疼。”

    为了尽快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严宇飞与其他队员一起将车上的捐赠物资卸下,搬进办公室,再将书架、桌子安装好,整齐地摆放上带来的图书和体育器材。就这样,一个爱心书屋在老鸦营村小学校办公室里建起来了。

    爱心书屋建好那一刻,学校的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涌进书屋拿起书读起来,严宇飞站在这群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中间,不时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需要。“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公益的意义,原来帮助别人会令自己如此快乐。”

    去年9月,严宇飞成为西华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刚到学校的第一天,他便报名参加了学校里的公益社团,成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学习之余,严宇飞时常抽空与社团里的同学们一同前往成都附近的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人生的长度是一定的,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更应该时刻履行青年人的使命,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今年4月刚参加了党课学习的严宇飞,在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路上,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做公益的决心。

    这个暑期,像司震飞、李永英、严宇飞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美丽中国志愿者、“三下乡”志愿者、抗洪抢险救灾志愿者……他们带着满满的爱心和热情,走进农村,深入基层,弘扬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哪里有需要,他们便在哪里绽放青春。

 

 

 

 

当前:A4(2019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