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蝉趣
杨丽丽(北京)

    夏日的午后,暑气升腾得厉害,时有时无的蝉鸣打破了宁静,也开启了岁月里那些与蝉有关的童年记忆。

    蝉在我们老家叫做知了,每年麦收后就是知了出土的时候。当听到了第一声蝉鸣,耐不住寂寞的小伙伴就会三五成群地拿着长竹竿,带着用新麦粒嚼出来的面筋去树林里粘知了。

    枝繁叶茂的树林,隔绝了外面的暑气,形成了天然的荫凉,知了就栖息在成行的树上肆无忌惮地高歌。知了的嘶鸣偶一停歇,只几秒钟的宁静,就又此起彼伏地鼓噪起来。手拿竹竿的小伙伴是主力军,在寻得知了的踪迹后,所有人都噤了声,仰着头看。拿竹竿的小伙伴先小心翼翼地靠近知了栖息的树干,盯住树干上唱得正欢的知了,再用粘有面筋的竹竿快准狠地贴上去,被粘住的知了扇着翅膀拼命挣扎,发出刺耳的滋啦滋啦声,一时间,吓得周围的知了都降低了声调。有的小伙伴性急,发现知了的踪迹后,索性抡一杆子把知了打下来,知了被打得晕头转向,拼命扇动翅膀打转转,却飞不起来,此时就有眼急手快的小伙伴上前用网兜将其罩住。捉到的知了都被小伙伴掐掉翅膀扔进带来的小桶里,攒够了就带回家,丢进院里,成为鸡鸭的美食。

    到了傍晚,孩子们还会去寻知了的幼虫,在我们老家方言里叫做“爬爬儿”,是还没有蜕壳的蝉。此时的爬爬儿还都窝在土里没出来,有经验的小伙伴就会在树林里的土地上一寸一寸的寻找爬爬儿的洞穴,那洞穴很有意思,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小小的蚂蚁穴一般的小洞,但小洞周围的土只有薄薄一层,寻到了直接用小树枝一捅,周围的土就塌下来了,把小树枝伸进洞里,爬爬儿就会自己抱着树枝爬上来。这种捉法常会带给我们惊喜或惊吓:有时候会爬出两个爬爬儿来,有时候会爬出别的虫或蛤蟆,甚至出现令人毛骨悚然的小蛇。因此,小伙伴们大多会等到天黑透了,爬爬儿从土里钻出来,爬到树身上了,再打着手电筒去抓。

    收获的爬爬儿经过几天的腌制入了味,用自家榨的花生油煎到两面金黄,那四溢的香气轻易就能勾动人的馋虫。儿时,自己一度是不敢吃的,因为信了奶奶的玩笑话:“爬爬儿吃进肚里会变活了,挠你们的肚皮。”只好闻着香味忍着口水,任凭奶奶怎么劝,就是不吃。后来实在受不了那香味的诱惑,就自作聪明地只吃爬爬儿的后半截,不吃有腿的前半截,惹得奶奶笑话了好久。其实,爬爬儿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昆虫,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早就走进了饭店酒馆的餐桌,并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油炸金蝉”。

    爬爬儿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外壳叫蝉蜕,是一味中药。每年夏忙过后,村里就会来一些收蝉蜕的小商贩,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去寻蝉蜕,寻得了十个、五十个,甚至上百个,就在小商贩那里换来一元或几元钱。这时候,父母也都允许孩子自己支配这几元零花钱。孩子们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去买垂涎已久的冰棍儿,或渴盼已久的带橡皮擦的铅笔、水果味的橡皮、花花绿绿的贴纸……总之,小小的蝉蜕,丰富了一个个骄阳似火的夏日,也丰富了一个个物质匮乏的童年。

    蝉是属于夏天的,也是属于童年的。因为有了连绵不断的蝉鸣,夏天才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捕蝉的乐趣,童年才有了丰富的色彩。

当前:3版(2019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