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图书馆还可以做得更好
吴彩霞

    有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市民想借阅图书,不必跑图书馆,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街边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就能完成借书、还书、办理读者证等服务。早在2011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就出现在海南三亚街头,到2012年11月,三亚共建造18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然而记者近日走访三亚多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发现大部分自助图书馆无人问津,使用率偏低。有市民表示“自助图书馆可有可无”,甚至不了解24小时自助图书馆。(6月25日《工人日报》)

    原本是为了方便市民阅读的自助图书馆,却遭遇这样的冷遇,实在令人意外,也值得反思。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助图书馆书籍存量较少,无法满足市民阅读需要,继而遭遇冷落;另一方面是租金支付存在着障碍,只收取现金,这明显不符合现实发展,也制约着一些人的借阅,也是导致无人问津的一大原因。

    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书籍存量较少是因为自主图书馆容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包罗万象,而且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自主图书馆书籍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针对这种现象,一是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供给方法,根据不同环境,提供不同的书籍。比如,针对企业园区可以加强技术类和职场管理类书籍的投放,针对商业区,可以注重投放经营管理类图书,针对一些充满烟火味道的小区等,可以加强供应一些厨艺、育儿等休闲实用类书籍等,通过分类投放和供应,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二是可以加快图书更新速度,及时更新图书,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阅读需要,发挥自助图书馆的作用。甚至可以在人流集中的企业、商场和住宅小区内,设置自助图书馆,缩短书籍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与企业商家合作,举办一些阅读分享活动,评选阅读达人等,通过这些举措来调动公众的阅读热情,激活自助图书馆的功能。

    而针对借阅手续繁琐,支付不便的现象,完全可以引进手机支付,简化借阅程序,比如设置一键借阅服务,也可以设置留言功能,实施私人预约服务,比如,读者可以写出需要的图书名字,后台看到后,及时派送补充,对于一些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特殊读者,甚至可以考虑开设上门送书服务,可以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办理借阅手续,送书上门,也可以通过邮寄快递等手段来为读者服务,减轻市民的阅读负担,足不出户就可以拿到书籍。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轻松而简单。

    虽然电子阅读来势汹汹,但是纸质阅读仍然是市民刚需,自助图书馆的出现,不仅为市民阅读提供着方便,也是建设书香社会,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举措,自助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利。因此,对于这种模式,一方面,应该加强书籍供给,实现图书联网,满足读者需要,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服务完善,提升书籍供应,尽可能地减轻公众阅读成本,打通最后一百米,实施送书上门,图书入户,提升阅读体验,这不仅是经营之道,也是责任所在。

 

当前:4版(2019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