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区:“戏曲进校园”普及46所校园

    锡剧《珍珠塔》、越剧《黛玉葬花》、昆曲《孽海记》、沪剧《芦荡火种》……近日,上海市金山区四名学生带着精心准备的戏剧选段,登上全国性少儿戏曲展演活动——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的舞台。

    2017年以来,金山区实施了“戏曲进校园”工程,在全区学校普及传统戏曲文化基础上,探索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金山特色”,目前普及到46所校园、1672名学生。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是中国剧协的品牌活动,发掘扶持了大批戏曲幼苗。今年,金山区共有4名选手、1个集体项目入选终审展演。金山区推进“戏曲进校园”工程,与上海沪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苏州市评弹团等专业院团合作,邀请专家名角深入校园“口传身授”,定期开展戏曲文化知识讲座。青少年活动中心还组织开展戏曲夏令营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戏曲课堂、戏曲秀场、观摩演出、互动体验等,让师生走进不同的戏曲剧种,和经典对话、与艺术共鸣。在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中,金山区有7名学生获评上海市“百名校园戏曲之星”称号。

    金山区正聚焦区域“一条龙”戏曲特色文化发展,形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融合发展的戏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张堰地区越剧,石化地区京剧,漕泾地区昆剧,朱行、枫泾地区黄梅戏,朱泾、亭林地区锡剧,金卫地区沪剧已经逐步形成特色。

    (据《新民晚报》)

当前:5版(2019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