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玩”
范小利

    儿子今年八周岁,是个阳光开朗的男孩,他兴趣广泛,因此课余生活也过得丰富多彩,拼乐高机器人、看课外书、下棋、养小动物等等,他总是乐在其中。

    我虽然是奔四的年龄,但每次看到儿子乐此不疲的样子,我未泯的童心也常常被唤醒,什么石头彩绘、斗兽棋、折纸、养花养草养小动物,我都和儿子一起玩,着实像个“老顽童”。

    其实,我和儿子一起玩,并不是一个成人的“胡闹”,在课余玩乐中,对孩子加以引导和启发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手段。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儿子上幼儿园时,我教他唱《小兔子乖乖》,一时兴起,我提议一家三口齐上阵,分角色把整首歌谣表演出来:我挎着篮子扮演买菜回家的兔妈妈,他爸爸扮演狡诈的大灰狼,我则用简单的语言引导儿子想象兔宝宝独自在家的心情以及沉着应对危险的机智。当儿子环顾四周作担忧状,随即又坚定地摆手,唱出了“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的时候,他有模有样的表演着实令我吃惊,没想到,一点小小的尝试和引导,竟能激发出孩子如此潜能。打那以后,每次读完故事我都鼓励他演出来,他上小学后,我也常鼓励他将有趣的课文或读到的课外书“演”给我们看。这个延续至今的习惯慢慢提升着儿子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学校举办艺术节时,他竟捧回了一张“校园故事大王”的奖状!

    养小动物,也是儿子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记得儿子的第一只宠物是小乌龟,那是他看了一本关于爬行动物的科普画册后,再三请求我们允许他养的。从花鸟市场买回小乌龟前,我再三告诉他,要像爱惜自己一样照顾这个小生命,必须定时给它喂食、换水、清理小水族箱。同时我也下定决心,只提供建议,绝不动手帮忙。几个月下来,我们发现儿子竟收获了不少知识和快乐,他因小乌龟的憨态可掬而捧腹大笑,也曾为小乌龟的健康状况而担忧落泪。在照顾小乌龟的过程中,他变得更富于爱心,做事情也更有耐心和毅力了。

    此外,闲暇时,我们还经常和儿子下棋,以此锻炼他的思维,并利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竞争心理,用棋局的输赢对他进行抗挫教育,增强他的情绪管理能力。

    这个暑假,我没有给儿子报补习班或培训班,只想继续和他玩在一起:带他多出去走走,亲近自然、强健体魄,鼓励他在旅途中多交朋友,多多开阔眼界、增长才干。等儿子再大点,我还计划节假日带他做义工,学会关爱、帮助他人。

    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课余生活也决定着孩子的差异,影响着孩子的观念、思维与情感的塑造。陪孩子“玩”转课余生活,不止会让孩子更加优秀,更会让孩子的一生受益匪浅。

当前:8版(2019年07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