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厕所革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广 文

    2018至2019年计划新建乡村公厕510座,截至6月底已新建乡村公厕341座,到2019年底,广州农村地区乡村公厕将达到2817座。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完成1540座公厕建设任务,完成率69%。如今街头巷尾公共厕所早已改头换面,增添了不少科技便民元素,变得更加科技范、人性化……这些成绩是广东省广州市在推行“厕所革命”进程中对公共厕所便民为民、服务到位的公共本性的全新诠释。一大批高品质、新技术、人性化的广州市特色厕所的背后,是广州市发扬绣花精神、着力提升全市环境卫生精细化、品质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的真实反映,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推行“厕所革命”的进程中体会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数量增加:新建公共厕所436座,更好服务村民游客需求

    绿树环绕的环境,古色古香的外墙,番禺区官涌村新建的公厕令村民欣喜不已。位于村里的公园内的公厕,不仅干净整洁,宽敞舒适,还设有第三卫生间,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如厕需求。

    广州“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完成2240座公厕建设任务,其中,新建654座,升级改造1586座。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市共完成1540座公厕建设任务(新建436座,升级改造1104座),完成率达69%。同时,广州较好地解决了新建厕所用地难的问题,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市已建成67座装配式公厕,另有22座正在施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厕建设用地紧张和规划报建困难等问题。

    另外,2018至2019年广州计划新建乡村公厕510座,截至6月底已新建乡村公厕341座,到2019年底,广州农村地区乡村公厕将达到2817座,全面实现全市行政村和人口规模300人以上自然村乡村公厕两个全覆盖工作目标。

    “除了城市公厕,乡村公厕也在‘厕所革命’中得到了全面提升。”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表示,乡村公厕是广州公厕建设的一块短板,主要存在建筑面积小、建设标准低、数量不足、部分建成后不通水电等问题。2018年,广州市将乡村公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畴统筹推进,把乡村公厕建在农村地区公共场所、集贸市场、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人流密集区域,更好地服务当地村民和游客如厕需求。

    目前,从化区、增城区将农村“厕所革命”纳入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范畴整体推进;黄埔区将2019年28座乡村公厕新建任务委托本区国企科学城投资集团组织实施;花都区做到全区188条行政村乡村公厕全覆盖;白云区全面取缔粪污直排的乡村公厕。

    管理有效:城区公厕起码12小时开放,乡村公厕做到8小时至12小时保洁开放

    “按照要求,公厕管理服务工作不能松懈。”越秀区环卫工人刘先生说,目前厕所保洁制度,严格执行了“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公厕卫生保洁的质量标准,即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全市建立了专人保洁工作机制,城区公厕做到12小时至24小时保洁、开放,乡村公厕做到8小时至12小时保洁、开放。

    各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各自有效的管理制度。越秀区推行公厕“所长制”管理模式,建立了三级所长负责制;天河区建立“财政投入、村街改造、城管养护”工作机制,对全区村厕实行专业化、长效化管理养护;花都区建立乡村公厕1万元/座/年财政补贴机制;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对全市16家客运站51间公厕配备了186名专职保洁人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建立义务监督员管理制度,对公园公厕实行网格化管理。

    广州还把旅游厕所建设列入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文化特色村等的创建和评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结合旅游厕所建设规模、分布和需求情况,重点推进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乡村旅游点、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街区厕所新建和升级改造,不断优化旅游厕所建设。

    服务到位:标识设施体现人性化,有残疾人专用厕位和无阻碍通道

    近期,住在芳村芳信路的街坊肯定发现了一座特别的公厕,整面外墙都被绘上五颜六色的彩绘,颜值颇高。“外面好看,里面的卫生环境也很好。”街坊吴女士感慨道,令她感到舒心的,是公厕设备进行了升级,增加了许多便民小件,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服务的升级。

    在公厕设施建设上,为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广州市各部门切实做到便民为民、服务到位。在如厕导引上,有醒目的图形标识、引导牌和公示牌;在基础设施上,有照明、供水、通风、除臭等硬件设施;在便民配置上,有洗手台、面镜、挂衣钩、厕纸、洗手液、烘手机等基本配置;在专用设施建设上,有残疾人专用厕位和无阻碍通道,符合要求的建设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卫生间等。

    据统计,在广州已建设的1540座公厕均配置“六小件”,92%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率90%,有661座公厕建有第三卫生间,217座公厕建有母婴室。

    卫生环保: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进一步提高公共厕所的使用效能

    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顶广场的厕所外观雅致、环境优美,内部宽敞明亮、通风透光。厕所通过设置定向通道闸机,引导如厕者的行为更加规范,从而确保了如厕区域地面的干爽洁净。盥洗区采用了特制的透水地面,确保水滴落地即逝,不留痕迹,解决了原来地面湿滑的难题。

    “厕所设计体现了人性关怀,内部设施包括成人、儿童洗手盆,成人、儿童坐便器、小便器,儿童安全座椅,多功能护理台,并配备报警装置,满足了特殊群体的使用需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负责人介绍说。

    广州公厕还积极引进和大胆使用除臭杀菌、清洗保洁、循环利用、自动智能等新技术以及防水、防火、防渗漏、防腐、易清洁、环保等新材料,进一步提高公共厕所的使用效能。

    事实上,像白云山景区这样既卫生又环保的公共厕所,在广州还有很多。在天河区,太古汇对M层卫生间进行节能环保改造,使用绿色环保建材打造绿色健康的如厕环境;在花都区,花果山公厕配备广州首个人脸识别厕纸机,有效节约用纸,防止使用者浪费纸张;而天河公园公厕采用了自动调节灯光、自动播放音乐和远程监控保洁等新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群众如厕的满意度。

当前:B1(2019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