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小镇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综合平台,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确保特色小镇建设沿着产业升级、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的轨道推进。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坚持以人为本、以产为基,促进人城产融合发展,是特色小镇的成功秘诀。一方面,特色小镇只有具备一定产业基础,才能汇集资金、劳动力等各种资源要素,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只有产业兴旺,才能有效解决城镇化后续问题,让小镇居民享受到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实现宜业宜居。
科学做好顶层设计。特色小镇是实现人城产融合发展的综合平台,不能搞成单纯的小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应统筹人口规模、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做好各项规划,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比重。在产业选择、功能布局、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使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实现特色产业和高品质生活、优美环境协同发展。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围绕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条件等,按照凸显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思路,统筹做好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存量产业“有中生新”。充分挖掘自身经济、文化、生态等特色资源,紧扣消费热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农业+”“旅游+”,实现传统产业、传统技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培育产业增量“无中生有”。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供应链经济等新经济,探索文化创意、运动休闲、健康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凝聚各方建设合力。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当地政府应加强指导,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鼓励支持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加大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对特色小镇规划信息、产业信息、运营信息等重点内容进行全程公示,强化社会监督,杜绝房地产化等不健康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