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为草原带来文明
九文

    新时代农牧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提升农牧民整体素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山美水美还不够,人文美和精神美同样重要。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的新农村农牧民的精神面貌正在悄悄发生改变,新农村也正由“外在美”向“内在美”延伸。

    蒙古包里的“新时代文明展厅”

    在阿嘎如泰苏木阿嘎如泰嘎查,矗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的三个崭新的蒙古包格外显眼。这三个新建的蒙古包被称为嘎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分别为党建展厅、民族展厅和文化展厅。自打展厅建起来后,就吸引了不少牧民前来参观。

    “蒙古包里建展厅,是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和蒙古族文化相结合,展现嘎查新时代牧民的精神面貌。老年人通过展厅可以追忆过去,对我们年轻人来讲是种激励,学习老一辈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我们的家乡建得更美。”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阿嘎如泰嘎查党支部委员莫日根说。

    学而思、思而行,笃学深思方能由内而外提升农牧民群众各方面素质。为了让农牧民更方便直接了解更多的国家政策、科学技术、法律知识,阿嘎如泰嘎查服务中心还建起了“牧人讲堂”,每年暑、寒假开设学习班,以牧民谈、书记讲、聘请专业老师讲等多种形式,让牧民不必走出嘎查便能知晓天下,进一步提升了牧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和自身素质。

    “三色理事会”吹来文明新风

    虽说农牧民在提升理论和人文素养上有了载体,但在实际生活中,光靠学习还远远不够。乡里乡邻遇到问题有了矛盾怎么办?村里互相攀比大搞红白喜事又该怎么办?在阿贵沟嘎查,由5名党员成立的“三色理事会”就发挥了大作用。

    今年年初,因为土地界限不清晰,阿贵沟嘎查的牧民张佃龙与邻居发生口角,争执不下时,“三色”理事会出来主持公道。经过协调,村监委会主任为二人现场丈量了土地并划出界限,二人再无异议,最后和和气气解决了问题。

    2018年,为有效提升乡风文明,阿贵沟嘎查成立了“三色理事会”,旨在通过德治教育营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三色即为红色、蓝色、白色,分别负责村里的喜事管理、纠纷化解和丧事管理。理事会成立以后,5名党员带头做示范,主动做表率,不搞攀比,拒绝浪费,还常常给办红白喜事的村民现身说法进行教育。很快,这里成了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开创新业绩、凝聚干群心的主阵地,在移风易俗上发挥了大作用。

    以实践促提升 高素质农民正养成

    不论是蒙古包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还是“三色理事会”,都是九原区在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 万村行动” 中的一个个闪光点。正是这一个个的“点”,构成了包头市九原区新农村实现“内在美”的“面”。

    为了将九原区新农村打造成“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九原区在各苏木、镇、嘎查村开展各层面文化宣讲20多场,文艺志愿者进村巡演10多场,广泛传播和普及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移风易俗。同时,打造了乌兰计五村、农大新村等8个示范村,每个村都重新修订了简洁明了、便于执行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规范运行的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嘎查村的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先进典型纷纷行动起来,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和榜样引领的带动作用,带动村民改变“等要靠”的消极思想,改掉陈规陋习、不良习气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践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创业致富和拼搏奋斗的精神。

    如今,在九原区新农村,一面面村规民约的“有形之墙”正在变成村民心中的“无形之纲”,“精神的颜值”写在百姓脸上,向上向善的好德氛围日益浓厚,九原区新时代新农民的新素质正在养成!

当前:3版(2019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