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 移风易俗网上走 倡树文明新风格中行
西文

    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新风实践活动,四川省西昌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依托,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为载体,多措并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移风易俗入民心,奋力打造移风易俗的“西昌样板”。

    强化体系全面推动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设立网格化中心1个、乡镇(街道)网格所46个、村(社区)网格站274个和网格点1440个(四级体系)。按照“五有”标准,整合资源,结合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搭建起群众点单-中心下单-所接单-站(岗)按单服务-群众评单的“五单”循环实化机制,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实践活动,实现“移风易俗网上走,倡树文明新风格中行”。

    宣传发动群众转变观念。通过在网格中调动所有资源开展横到边、纵到底的移风易俗宣传,确保宣传全覆盖。一是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宣讲,发放文明公约、移风易俗等宣传资料,开展节俭养廉、厚养薄葬宣传,提倡全体村民相互监督,为红白喜事“减肥瘦身”。二是将农民夜校作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六传六习”活动、脱贫攻坚、感恩奋进、科技培训、“习总书记来到我们村”感恩教育巡回宣讲等教育培训。截至目前,全市244所农民夜校集中开课2471期培训140876人。三是持续在全市广泛开展“三三八”(建立三级宣讲、构建三大平台、开展八大活动)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形成“感党恩、跟党走、爱西昌、建家乡”的良好氛围。四是将移风易俗与“四好村”“孝子 孝女 孝媳”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相结合,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截至目前,共创建“四好村”313个,收集55名好人的材料,择优向省州推荐事迹突出的“西昌好人”10人。五是把移风易俗相关内容融入“丘陵八榜”“宁乐模式”“新村规民约”和“舞前10分钟”宣传教育活动中,规定餐标、礼金标准,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减办,避免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倡树文明新风。

    文化惠民培育乡风文明。以新建、整合资源等方式,在全市建成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室231个;建成37个乡镇文化站、37个乡镇生态文体广场并配备了文体设施设备;新建16个基层固定放映点,全年完成农村惠民电影放映2772场次;公共文化馆每周免费开放52.5小时,年开放达11650场次,服务群众达24.2万人次;开设长期培训班19个,短期集训班2个,免费文艺培训班39个,培训1140场次,受益学员达4万人次。

    完善设施改善乡村环境。一是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为载体,市财政投入资金650万元改厕1300户,计划明年“厕所革命”将改厕2000户。二是深化“三建四改五洗”,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4650万元。三是完善“配套基层党建活动阵地”项目,整合资金400万元,实施8个“1+N” 村级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启动实施10个新村新寨建设项目。整合新村新寨建设资金5100万元,全力推动 “7+1”生态示范村建设工作。

    以制度约束推动移风易俗。全市40个乡镇244个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定民约,将环境卫生、禁毒防艾、制止收受高额彩礼、婚丧嫁娶禁止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规范约束村民行为。建立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农村坝坝宴服务队等,杜绝大操大办、滥办宴席、薄养厚葬等行为。建立曝光台、红黑榜制度,表扬先进,曝光陈规陋习和其它不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新风。

    通过在网格中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西昌市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了“移风易俗网上走,倡树文明新风格中行”的“西昌样板”。

当前:3版(2019年08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