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谢师宴”成为攀比的手段
徐仲举

    谢师恩,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这是对恩师多年来的辛苦付出、言传身教的一种感谢,体现了中国人知恩图报的性格内涵,更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谢师宴”也逐渐变了味,甚至成为了家长之间攀比摆阔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何来谢恩之意?尊师又从何说起?

    谢师恩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非要以大摆筵席、红包礼金为载体。感情是不必以金钱作为载体来表达的,相反,用金钱来表达感情其实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是最不能体现感恩心意的方式,也是最不能加深师生情谊的方式。

    此外,对于教师而言,课外的时间更多的是要用来钻研课程、提高教学水平的,而不应该是穿梭于各个酒宴在觥筹交错和赞美之辞中虚度的。当前,一个班级一般数十人,一位教师如果同时教授几个班级,则可能需要面对几十上百个宴席的邀请,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精力上的负担。

    当前移风易俗的社会背景下,重塑一种新的谢师风尚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当前:1版(2019年08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