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四川省宣汉中学 刘婷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灵对话;写作,是借助笔墨和自己心灵对话;上课,是借助教师和文本对话;交际,是自己和同学以及其他人的直接对话……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对话,让学生乐学语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打好精神底子。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个词语意义的解读,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学生与文本互动。这一过程激活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长期以来,相当多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诸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善于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地区——把其变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

    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以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拓展的方式是多样的:①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纸船》,可分别将其与席慕容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②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拓展。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可以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或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③以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其他作品拓展。

    四、注重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积累与借鉴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积累、借鉴作家的语言和写作技巧。引导积累,即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做好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非易事,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学修养、文化底蕴,把自己修练成一个儒雅的、书香味十足的语文老师,让学生感受书香的魅力,让阅读教学走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阅读成为学生人生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当前:3版(2019年08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